背景: 阅读新闻

李建东|浅谈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






[日期:2018-06-05] 来源: 河南鹤壁 李建东 潘海波  作者: 河南鹤壁 李建东 潘海波 [字体: ]

白釉红绿彩是鹤壁窑烧造白釉瓷器中一个独特的品种,古代先民从白至黑,走过了慢长的路途。面对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与自然界五彩斑斓的色彩,窑匠们也在烧造过程中苦思冥想,能否将大自然中所见之色,转置于瓷器之上呢?在无色的季节里也能看到春夏之色、秋之万彩呢?在长期的实践中,鹤壁窑工也在不断地探索、学习借鉴兄弟窑场的经验,寻找矿物颜料。白釉红绿彩技艺的掌握,让瓷器妆点了人们的生活,也增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装饰种类有花卉类 动物类、人物类、 文字类,其瓷器品种有碗、碟、盏等等器皿,尤其人物瓷塑,烧造技艺上,采用髙温烧造和低温釉上彩。制作技法上,采用模具塑造人物形象 。鹤壁窑人物俑从白釉瓷到白地黑花直至白釉红绿彩,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可谓一朵奇葩。

  一、鹤壁窑白釉红绿彩始于宋金时期

从宋初的白釉人物俑到白地黑花及宋(中后期)金时期的红绿彩,鹤壁窑一步步迈进了绚丽夺目的色彩世界。其类型有:

 1、宋代鹤壁窑白釉瓷人物。

    这一时期,为宋代初期,采用模具塑造人物形象 ,以白釉装饰技艺 。其胎质有土黄色、褐色等,以灰白色居多,外施化妆土,再罩透明釉。

  (图1,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白釉盘坐抱猫妇人俑(图1)。釉色乳白,胎质坚硬。妇人盘坐,头部前倾,颜面丰满,身着开襟衣,腰间系宽带,下着褶皱莲瓣束裙,胸前依偎小猫一只,老媪眉目慈祥,神态自若 ,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其高4.6厘米,底宽3.3厘米。

白釉缚捆婴儿俑(图2)。 婴儿呈卧姿状,在左掩襁褓中缚捆着,胸、腹、腿、脚脖部系四条蝴蝶结带。其釉色灰白,背部无施釉,胎土淘洗不纯,烧造出留有崩瓷现象。婴儿眉清目秀,甜甜美美睡在襁褓之中,体长8.3厘米。


(图2-1,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图2-2,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白釉持瓶盘坐麻姑仙子俑(图3)。其胎质灰白,釉色象牙白,其形象似仙子一般,盘腿而坐,上身袒胸露脐,右手持物,左手下垂,肩部披草制云肩,胸前打蝴蝶结,腰间系环形束腰带,穿折叶草裙。其残高5.4厘米


(图3-1,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图3-2,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2 、宋金时期鹤壁窑白地黑花人物塑像。

     在白釉塑俑的基础上,为强化俑像的视角效果,使用毛笔蘸黑褐色点画,衣褶眉目,既克服了模板纹饰交代不清楚的弊端,又增添良好的艺术感染力。白地黑花装饰艺术,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应运而生。

      白地黑花“春来秋去”读书童子俑(图4)。其造型为童子端坐捧书而读,读“春来秋去”之大书,虽塑像头部残缺,但能观其之神态。童子端正的坐姿,身着左衽服饰,寥寥几笔就连盘结纽扣小小的细节也点缀的十分到位,展现出浓郁的宋金时期民族融合的服饰文化和工匠的传神之笔,此件残高8.6厘米。


 图4,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白地黑花抱犬童子俑(图5)。童子其形象为盘腿而坐,胸前抱一小犬,十分可爱。仅用六笔把小犬点画的惟妙惟肖,凸显出窑匠娴熟而精湛的技艺。其俑残高7厘米。


(图5,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白地黑花持莲童子俑(图6),童子席地而坐,穿开襟衣,手持一束莲花,其形象端庄、静穆,残件胎质灰白,釉面呈象牙白,该俑残高7.7厘米。


(图6,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白地黑花持扇坐鼓妇人俑(图7)。头梳盘结,面目清秀,内穿左祍套衫,外着长衫,下露云头鞋。手持团扇,坐于绣墩之上,有着富态安享之气韵。其高16.8厘米。


7,现为鹤壁市博物馆所藏)

白地黑花抱子坐鼓妇人俑(图8)。其俑发结饰牡丹花,内着左祍衣,外穿宽边长衫。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胸前双手怀抱婴儿,坐落于鼓墩之上。其俑整体釉色洁白,但留有串烟之痕,俑高16厘米。


(图8,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白地黑花捧酒立女俑(图9)。其女俑梳妆盘结发髻,衣着长衫,双手捧酒,恭谨而立,视为丫鬟仆妇之人。俑胎质灰白,釉色乳白,高12.5厘米。


 9,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3、宋金时期鹤壁窑白釉黑花红绿彩人物塑像。

     进入宋代中后期,人们在白釉黑花的基础之上,逐步掌握了如何使用红绿彩来装饰瓷器的技法,以白釉黑花为素胎涂画颜色,采用低温釉上彩, 第一次在瓷器上出现了大红大绿绚丽明快的色彩。到了宋金时期人们在实践过程之中, 不断完善制瓷工艺,基本掌控了红绿彩全部的技艺方法,使得这一独特的红绿彩技艺走向成熟。

    宋代白地黑花红绿彩托宝汉坐俑(图10),其身上红绿彩基本脱落,隐隐还能看出红绿彩的痕迹,坐俑高43厘米 。 汉人坐踏于一岩台之上,头戴蝉形冠,身着袍衣,胸前臂上饰如意连云纹,肩披四片如意云头纹霞帔,蝴蝶结系于胸前。袍肚花卉纹,腰间束蹀带 ,左手按于大腿之上,右手托宝物置于右腿上,下着白色裤,足蹬黑色靿靴。汉俑五官端正,高眉大眼,气宇轩昂。底部露胎呈灰白色,中间留有一圆形出气孔。


图 10,原为鹤壁私人所藏 

 宋代白地黑花红绿彩道士俑(图11),其形象刻划的神采奕奕,头戴“山”字头饰,身披红衣长衫,内穿黄色双左祍衣,脚脚蹬云头鞋,腰系襟带飘地,上绣锦地团花。红衣道人,浓眉大眼,五官端正,三缕胡须,立于高台之上,拱手施礼,具有仙风道骨之神韵。俑全身红绿彩基本脱色,还能显现出来底色的原貌。其俑立台高2厘米,俑髙25.5,通高27.5厘米。


(图11,现为鹤壁市博物馆所藏)

     金代白地黑花红绿童子骑马俑(图12),整个俑像红绿彩脱落严重,在童子身上还能显现出残留的痕迹。骑童头戴毡帽,帽边垂系长绳,身着左祍袍,脚蹬靿靴。胖乎乎侧身骑于马上,此高头大马,整装待发。此件通高13.5厘米,通宽8.6厘米。


(图12,现为鹤壁市博物馆所藏)

    金代白地黑花红绿彩托宝胡坐俑(图13),高29厘米。底部露胎呈灰白色,中间留有一圆形出气孔。胡人坐踏于一岩台之上,头戴锥形冠红宽沿绿花中间镶嵌宝珠一颗,冠为绿底黄花,冠上及两侧系红色冠带。身穿绿袍,上饰红花绿叶团花,肩披四片如意云头纹霞帔,为黄地绿彩镶边,背后黑彩勾描如意连云纹,系于胸前。袍肚红色,腰间束黄宝石蹀带 ,左手按于大腿之上,右手托宝物(因残缺看不到宝物)置于右腿上,下着白色裤,足蹬红片绿色靿靴。胡俑浓眉大眼,高鼻梁,落腮胡,口露白齿,卷翘的胡髭,嘴角上扬,微微笑意,透露着内心的喜悦。

(图13,现为河南私人所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