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福州闽侯碗窑山窑址






[日期:2017-10-2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2010年7月份,福建省考古队员对福州市闽侯县“碗窑山”发现的古龙窑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在这片的窑址上,密集地分布着4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南宋时期龙窑遗址。考古人员从窑址内清理出大量文物标本,有烧制工具匣钵、垫饼,以及黑釉茶盏,青瓷、青白瓷生活器皿等。



2010年龙窑发掘现场


窑址上架起了铁皮,进行简单的保护,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碗窑山古窑窑炉遗迹都属于龙窑结构。龙窑结构比较简易,易于建造又便于管理,适合民间手工业生产,其中一座龙窑其窑炉是在风化基岩上挖槽,在槽内用红砖砌成的半地穴式龙窑。窑炉遗迹保存较完整,窑旁遗迹大部分保存较好。窑内和窑外堆积出土的产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黑釉瓷。窑底坡度达35°,这是目前国内已知宋代龙窑中窑底坡度最大的。

 

      它采用半地穴式的建筑,依山坡挖出斜状的长长的地槽,窑床坡度倾斜在15~25度。然后砌成窑室,呈长条形拱顶,似一条向上爬行的卧龙,所以称为龙窑。它由火膛、窑室和窑尾出烟室等组成。窑底部窑床采用沙土铺成,俗称软底。窑墙采用砖块错缝砌筑,在一定高度起拱券顶。内壁经釉汁渗透与高温焙烧,形成一层烧结面,坚固耐用,且密封性强。
      除此之外,还发现有一种和分室龙窑结构,它由龙窑演变而来,在龙窑构筑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与提高。采用分室隔墙以及通火孔,使一个个窑室单独砌筑而后连成一体。从外形看,就像一级级台阶。每一室窑即为一个半倒焰的馒头窑,升降温较慢,这样容易控制和掌握升降温的速度和保温时间。各个窑室相通连接,既可通风,又能排出废气。同时便于控制入窑的空气和火焰,从而保证产品烧造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节约了燃料能源。
      幅州盏
      日本应永年间的《禅林小歌》中,记载有从中国进口黑釉瓷器“幅州盏”。“幅”与“福”同音,即福州盏。宋代福州府治为闽侯属地,因而福州盏就是闽侯盏。
      碗窑山古窑生产的瓷器物美、价廉、实用。大多是与当地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碗、盘、碟、罐、壶、杯、盏等,器型优美,档次适中,价格便宜,适应了当时百姓生活的消费水准,得到当地老百姓的青睐。
      宋代“斗茶”风盛行,饮茶技艺臻于鼎盛。与之伴随的,是饮茶器具愈加精工讲究。当时闽北建窑崛起,烧制黑釉兔毫纹之类的碗盏,上供宫廷御用,下应文人墨客品茗,甚至还远涉输入异国。但建窑的产品价格昂贵而且产量较小,这时福州碗窑山就应时而生,同时茶盏就大量出口,它以俊美的外形以及具有耐腐蚀性、易洗涤和较高的性价比等特点,走俏于海内外,深受日本和东南亚人民的喜爱。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