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的区别与特征






[日期:2016-08-10] 来源:晒宝会  作者:佚名 [字体: ]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即古玩界俗称清三代,生产的青花瓷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又一历史高峰。
      青花瓷器断代与其他瓷器的断代既多有相同所在,又有不同之处,识别器物的时代风格是同的,不同的是,一般瓷器的断代主要看造型,而青花瓷器的断代主要是看纹饰,包括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
      下面将以纹饰为主要依据判断清三代青花瓷年代的认识归纳成如下几点:
      一、先观色调。即古玩界俗称的发色。细观青花色调的变化可以找到时代、分期上的区别据证。
      康熙青花瓷色调以翠蓝色为主流,画面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早期蓝中带灰有的偏灰黑色。深沉、灰暗或者迷混,十年以后逐渐出现浓深、浅淡与稳定色调;中期青翠艳丽或轻淡,呈色达到巅峰,佳者被称为宝石蓝明显有别于早、晚期。晚期浅淡或灰暗有晕散。
      雍正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用色深沉,无漂浮感,但色质远不及康熙层次鲜翠艳丽,色阶层次减少。晕散的呈色加有细橘皮纹现象,具仿明宣德的华效果,重笔点染形成的黑疵是具有的时代特征。
      乾隆青花色调很多人以为只有正蓝色一种,呈色深、厚稳重,事实上对乾隆青花瓷稍作深入研究的人大都知道早期色调仍有雍正晕色调。呈色欠稳定;中期以后才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不但稳定清楚,而且和谐统一。虽然还有少量器物蓝中泛黑,层次不清,但色泽仍凝重沉着;晚期色调稍显青灰,以民窑最为突出。

      二、次辨图样,分辨图样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可看出时代特征。
 

    清三代青花瓷图样装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各种缠枝花纹以及龙凤意、云雷、回纹等;另一类是以山水、人物故事、花鸟等为主题的图案。题材内与当时皇帝的爱好意愿及风尚分不开,如康熙崇武,刀马人物在图案中有重点表现。雍正时期流行赏赐瓷器之风,赏瓶以白地莲花为主要纹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表示为官以清白廉洁为重,海水则象征四海升平为意;乾隆本人则以及力倡松竹梅三友图和群仙捧寿之类的吉祥图案。

      每个时代图样都有其不同的时代特色。康熙早期以山水楼阁人物、云龙瑞兽、花鸟鱼虫为主。鱼龙变化、双犄牡丹、冰梅纹饰是特色图样,还出现以福寿等吉祥文字;中后早期题材广泛,有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仿古铜器纹、博古、寿意、龙纹、禽兽图等。历史戏剧故事的刀马人,神话传说中的仙罗汉和以雄狮、麒麟、独角兽为题材的三兽图,长篇诗文词赋等是其独特的画面。
      雍正偏重以图案化,以花卉内容为丰富,常见的有牡丹、桃花、海棠、莲花、菊等。折枝花果、缠枝勾莲、蝙蝠仙桃是其典型图案。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又称过枝花、过墙花及过墙龙兴起。此时与康禄熙比较,有两个减少,一是刀马人较少见; 二是大幅山水图显著减少。


      乾隆图样更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石榴百子、五福捧、三羊开泰、五子登科、八吉祥等祈福盛行此朝。另外,赞颂和太平的图样也有较多表现。如安居乐业、喜上眉梢、丹凤朝阳、渔樵耕读等。但构图过于机械,布局繁缛满密,意境也偏俗。

      三、再察画法。古玩界俗称画派。考察画法也同样可以看出时代特征,画法的时代个性主要体现在画风和技法两个方面。


      先谈画风。康熙早期仍有顺治时期绘画遗风,豪放粗犷与精细工丽并存;中期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刘沣源、华岩及“四王”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晚期承上正启下,绘工细腻,用笔纤细,但远近高物博画树,枝人物景致布局明显缩小。

雍正上承康熙晚期作。清秀风貌,笔触更趋精细纤柔,构图疏朗,简洁清晰。山水画仍以“四王”院画为宗,花鸟画则多受恽寿平绘法风格影响。
      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前朝不及当时名画家对瓷绘都有一定影响。山水绘法多宗董浩、张沣源、婴戏多本金廷标,花鸟则多据蒋廷锡。 如能将不同时期画风的一些主要特点把握住,自然可以当作划分时代重要的一条线索后说技法,技法即指笔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康熙早期用粗线勾勒平涂技法,填色准确,中期以细线双勾分色技法为主,晚期则以涂染技法为多。 重笔点染技法是雍正一朝仿永乐、宣德的典型画面风格。线条中用浓料重笔点染,以摹拟苏勃尼青黑斑及晕散的效果。
      乾隆朝有单线平涂和单线涂后点染技法两种,后者占主导地位。线条平滑、均匀,填色一丝不苟。民窑器为盛博藏与研究,与雍正朝不同的是其青料点染的笔触短而圆。
      画风上,康熙早期山水图以意笔抒画,与明天启、崇祯较接近;中期以色料浓淡深浅来表现山水远近高下的层次;晚期受“四王”和华岩器的而影响,层层叠峰,意境高古。雍正山水已由康熙时的顶天立地满布器派改为画面缩小退居一隅,悠远空灵。设色也比康熙浅淡,而用笔更为细腻,山石的层次也改以线条来表现。康熙时近树低于远山,雍正时则近树高于远山。乾隆早期山水以村野亭台、屋宇树石为主景,构图上继承雍正传统,疏朗开阔。中后期山水繁缛细腻但远近高下表现得较为得体。

      技法上,康熙时绘山水山石多采用披麻皴和大斧劈皴,并以分水法做出幽菁浓淡相宜的渲染来表现山体的立体感;雍正时绘山石少用长线条的披麻皴和粗犷的斧劈皴,多用长短结合、细碎繁琐的线条来表现山体的立体感;康熙山石的阴阳向背主要靠分水的浓淡来体现,分水的浓淡反差较大,易使山石棱角鲜明;而雍正时则靠疏密来体现,只表现山石褶皱的复杂;乾隆时绘山石层次感不强,远山只涂抹不勾线,近石重苔点布满,以民窑器为盛。康熙时画树技法也与雍、乾明显不同。康熙时画树枝干喜用披麻皴,老笔纷披,奔放有力;雍、乾时绘枝只是描绘皴点,功力纤弱。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