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宋代越窑青瓷






[日期:2016-05-24] 来源:宋瓷收藏  作者:佚名 [字体: ]


      公元960年,后周王朝的大将军赵匡胤在黄河岸边发动陈桥兵变,开创了长达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时代,并以汴京为国都。平缓坦荡的中原大地,既没有山河之固,也没有天险可守,诸多的不利因素,使得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之初曾萌生过追寻汉唐盛世,迁都长安抑或洛阳的想法。然而一班大臣和亲王辩论的结果,终因汴京得运河槽运之利,通往江南之便而放弃了这一念头。行伍出身的赵匡胤深知无险可守卫的汴京要保有社稷,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禁卫军的道理。于是乎打开国库,以巨额资财和国力,"举天下之兵宿于京师"。数十万禁军连同眷属驻于京畿,使得宋代京城人口达到创纪录的一百六十万。汴京成了那一时期世界著名的大都会。

      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异常发达,伴随着商业、手工业经济的大规模介入,北宋京城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城市革命”——隋唐时代政商严格分离的封闭式的“里仿制”,为政商不分、政商相融的敞开式的街巷制所取代。商业区已不受“里”、“仿”之限扩大到全城的各个角落。居民住宅与商业店铺交互错杂,甚至在皇宫外政府机关集中的“御街”,也是一个热闹的商业中心,幌子招展,叫卖声声,茶坊饭庄比比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宋人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而这变化对建筑、陶瓷、文房用品、印刷、酿造、纺织等手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就陶瓷而言,首先是要满足宫廷的需要,其次是供给一些达官贵人,再其次是民间生活用瓷。据宋人笔记:饭店用青瓷,白瓷作饮食担子,饮茶斗茶用黑瓷的社会习尚……

      宋代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意见和争论较多的时期。以青瓷为例,《中国陶瓷史》称“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同时或稍晚仿烧耀窑青瓷的有河南境的临汝窑、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村窑和广西的永福窑等,形成了一个与越窑面貌、风格有别的北方青瓷窑系”。 浙江龙泉窑是“越窑”系统青瓷。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时,今浙江东部宁绍地区就已形成了一个以绍兴、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青瓷体系。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浙江地区制瓷业中质量最好的是越窑,唐越窑更上一层楼,余姚瓷以釉取胜。五代、北宋初期又以余姚为中心,再度形成了一个烧制所谓秘色瓷的体系。

      在宋人的文献中提到:“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另外在吴越国王的贡品资料中也提到用秘色瓷贡奉宋室。近二十多年先后发掘了钱氏家族和重臣的墓八座。出土了一批质量很高的青瓷,这批青瓷无疑是秘色瓷,是越瓷中的精品。这批瓷器,质地细腻,多数呈浅灰或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口沿细薄,转折处分界显明,给人以轻巧之感。胎外通体施釉,薄而均匀。在唐末五工初黄釉仍占一定比例,以后以青釉为主,胎釉结合紧密。

      宋代越窑青瓷是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越窑造型丰富多彩。东晋的造型偏重实用,而南朝则挺拔修长。众多六朝青瓷以日常用品为主流,罐、壶、碗、盂、盒、洗、水注、钵、砚、熏、炉、尊、灯、虎子、瓶、盏等是常见器形。还有的青瓷器皿取动物形象作为造型的局部或整体,优雅别致,妙趣横生。

      宋瓷的精美细致、如冰似玉、釉若凝脂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为何宋代之后的历代瓷器的发展都没有超过宋代的原因。可悲的是我们没有把这个“巅峰”延续下去,中国瓷器最终没有很大的创新,没有走向建筑艺术,更没有向更广泛的领域发展,而是让它慢慢衰落了。因为中国古代的陶瓷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封建社会的烙印。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我们怎样把宋瓷怎样用于现代陶瓷文化的发展,怎样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也是我们要细细思考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