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历史沿革概述






[日期:2010-05-09] 来源:  作者:顾正明 [字体: ]

   景德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晚期,从现已发现的沽演等古文化遗址所收集的实物资料证明,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先民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过着狩猎和农耕的经济生活。   
 据《浮梁县志》记载,景德镇春秋时为楚之东境。秦朝录九江郡番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六年(公元前205年)置豫章郡属鄱阳县;武帝置十三州属杨州;后汉属杨州刺史部。三国时统为吴地,属杨州。晋初属杨州,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割杨荆十郡置江州,属鄱阳郡。宋齐仍隶江州。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改鄱阳郡为吴州。陈光大元年(公元567年)改吴州仍置郡属江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98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属鄱阳郡。唐改郡为州。属江西道饶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折鄱阳置新平县,这就是景德镇治域的开始。唐开元四年(公元761年)改曰新昌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梁县、宋属江东路饶州。元属江浙行中书省饶州路,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浮梁升为州,明初改饶州路为饶州府,浮梁州复为县并属之。清浮梁县隶饶州府。1914年,浮梁属当阳道。1961年浮梁县治从旧城迁到景德镇。1949年景德镇解放,单独建市,同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属赣东北行政区和浮梁专区管辖。1953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属赣东北行政区和浮梁专区管辖。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1960年9月,撤消浮梁县的建制,行政区域并入市内。
  景德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浮梁县志》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已有两千年陶瓷生产历史,瓷业的崛起和兴盛,不仅发展了我国制瓷工艺技术和东方灿烂的陶瓷文化,也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据文献记载,南北朝陈时,瓷器雕缕巧琢,唐代制瓷工业发达,武德年间,镇民陶玉,霍仲初所制瓷器色泽素润。莹缜似玉。被誉为假玉器,或称霍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景德镇陶录》)。宋代景德镇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独创了举世闻名的影青瓷,被称为“饶玉”,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元代朝庭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专门烧造宫用“枢府器”,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更加复杂精美,当时高岭土的开发与利用,开辟了陶瓷史上的新纪元,明、清两代设置御器厂,标志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瓷器品类繁多,集全国之大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工商辖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形成“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繁荣局面。
  自古以来,景德镇人才辈出,晋代赵概,曾是晋王朝的官吏,《浮梁县志》记载,说他“道通神秘,法济生灵……镇民多陶、悉资神佑”景德镇陶瓷行业,一向奉他为师祖。宋代林了元出家修戒。禅佛精深,云游至京,得宋神宗赐法号“佛号”。因他生平精读诗书,尤精通诗词,曾与苏轼、黄庭坚共结诗通社,交谊至深。后人为纪念苏、黄、佛即三人友好,在佛印修戒处宝积寺(今景德镇旧城北隅)建立“三贤堂”祀举,今寺堂俱颓。明代吴昊十九,能诗善书,毕生从事陶瓷工艺,所作诸器皆佳,人称“壶公窑”,是一代制瓷名家,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薄胎瓷,所制瓷霞盏色明如朱砂,又卵幕杯,洁白晶莹,薄如鸡蛋之幕,一件只重半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清代督陶官唐英,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奉命来景德镇佐埋陶务,前后历三十年之久,他督理御器厂烧造的瓷器,统名为“唐窑”,并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写下了许多陶瓷专著,如《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示谕稿》、《陶人心语》等。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美术艺坛上活跃着一个著名画派,人称“珠山八友”。主要人物有:王太凡、王绮、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等,他们把中国文人画引入陶瓷彩绘之中,其作品具有独特风格,并为中国陶瓷彩绘开创了许多新技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