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嵇锡贵艺术成就评述——刀艺流动旋诗情






[日期:2015-12-05]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嵇锡贵卷》  作者:王文章 郭艺 [字体: ]

    陶瓷装饰形式丰富多样,为陶瓷艺术的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历代陶瓷艺术装饰手法成为后人学习研究的模式。在陶瓷装饰手法中,刻、划、印花是重要的形式,尤其在唐宋时期,讲究器形与釉色的单纯美感,使刻、划、印花装饰工艺大行其道。从唐代华丽金属纹样图案,到宋代飘逸空灵的线条,展现了中国各时期的审美取向,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形式。唐至五代时期,饮具上出现了大量刻、划、镂、印的装饰手法,出现较多的有龙凤云纹、花卉卷草纹、水波鱼纹等装饰性图案纹样,而这些纹样与金银器皿、织锦上的图案极为相似,这说明各手工业门类的艺术风格相互影响,尤在青瓷中更显另一番风韵。宋代极为流行的折枝花纹样是刻花装饰的主流,在超脱现实之外寻求田园般的诗情,这种情绪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美学特征。北宋时期,青瓷刻花以陕西铜川的耀州窑为盛,器皿都以刻花为装饰,卷草缠枝花的组合美妙有序,代表着宋人的审美趣味。耀州窑青瓷刻花的装饰手法大大地影响了南方各窑,尤其影响到当时即将兴起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因此龙泉窑青瓷刻花及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的装饰与刀法都带有耀州窑的风格。由于南方的坯体没有耀州窑那般厚实,故用那斜斜的刀锋,即一边深一边浅的“半刀泥”手法,来表现图案纹饰的层次变化,犀利之中显现飘逸的美感。其流动的线条隐匿在清透的釉色里,刀法的深浅制造了青釉中凹凸图案的色彩变化,清透分明,极为雅致。


2004年作品越窑青瓷刻花盘《禅意连莲》

    刻花在泥坯上一次完成,从某种程度上说,更为接近陶瓷质感的本体。传统陶瓷中的刻、划、印花等装饰手法也适应批量的陶瓷生产,因此在民窑的产品中更为多见。宋代北方耀州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民间窑口,刻花的纹样彰显着自由轻松的特征,洋洋洒洒的粗犷线形表露了来自民间的率性。这种自然而不张狂的艺术手法吸引着热爱陶瓷的人们。
   
 
影青刻花盘《双凤戏牡》(局部)

    嵇锡贵早在大学时期,就被陶瓷刻花的装饰手法吸引,那种洒脱线条的组合让她痴迷。在景德镇读书期间,学院附近的湖田窑即是宋代生产影青刻花的窑址,她常常去古窑址捡瓷片,并把瓷片上的纹样临摹下来,集成资料册。她曾经说:“在北京实习的近二十天,我最感兴趣的是进故宫博物院,我主要在陶瓷馆参观、临摹。陶瓷馆内我最感兴趣的是宋代陶瓷刻、划花纹样,青花、古彩纹样,还有各个时代的陶瓷器型,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我非常崇拜,如饥似渴地临摹,回到驻地又不停地整理。宋代刻、划花收集了一本,陶瓷造型收集了一本,并用黑蜡光纸剪出器型装贴了一本。故宫建筑上的琉璃窗花,通风口上的纹样也临摹汇集了一本。这批资料我现在还用得上,尤其是刻花纹样中的牡丹、莲花等纹样在越窑青瓷中我也运用,这批资料我至今仍珍藏得很好,虽然跟我转迁多处,我仍把它们视作珍宝。它们对我当前的陶瓷作品有参考价值,让我受益匪浅。”她对陶瓷刻花的热爱促使她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刻花作品。其中以早期作品影青刻花盘《双凤戏牡》为代表。这件作品吸收了定窑印花的特点,却采用手工刻花工艺,把图案刻出凹凸的浮雕效果,既传统又有新意。整件作品图案饱满流畅,风格清新雅致,釉色莹润清纯,是—件难得的陶瓷艺术佳品。
   

2012年作品越窑青瓷刻花瓶《天竹》

    陶瓷刻花技艺的掌握,大大丰富了嵇锡贵的创作手法。她在釉下彩的创作中,常常结合刻花的技艺,如在器皿的某一部分采用刻花,将彩绘与刻花结合,这种综合装饰成为嵇锡贵陶瓷风格的一个特色。刻花技艺给予她更多的创作思路,在铁骨泥刻花创作中,她汲取刻花技艺的手法,在黑白对比之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刻花成为嵇锡贵陶瓷艺术创作的代表性手法。
    来到浙江之后,嵇锡贵的刻花技艺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的陶瓷以青瓷为代表,其主要的装饰手法是刻花,尤其是在越窑青瓷中,刻花是越窑青瓷装饰的特色。她的刻花技艺从此有了用武之地。为了更好地继承越窑青瓷的技艺,她花费了许多时间研究越窑青瓷的刻、划、印花的特点,在梳理的过程中,总结规律,并在继承传统越窑刻花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技艺的创新。在整理越窑青瓷刻花的过程中,她深深地被民间越窑青瓷的刻花纹样感染,或是一小龟匍匐荷叶上,或是两尾鱼畅游青釉间,或是几团花盛开在碗盘上……生活情趣盎然于器具中,在不经意间显现出田园般的诗意。这些充满人性化的现实主义风格,嵇锡贵认为,就是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境界。她着意经营纹饰与釉色的和谐,注重细节情趣的刻画,在这些青瓷刻花中她体会到恬静、怡情、诗意……然而,谁能不在这些瓷器前获得各种优美愉快的感受呢?釉色因此有了灵性。她热爱上这些美妙的表现形式,并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越窑青瓷刻花的创作。
   
 
2013年作品越窑青瓷刻花瓶《枫叶》

    嵇锡贵创作的越窑青瓷刻花,呈现出全新的感觉美感,在传统的元素中彰显出现代的气息。她的现代越窑青瓷作品继承了传统越窑青瓷的工艺技法,把传统的装饰技艺充分运用在现代作品创作中。作为技艺娴熟的工艺家,嵇锡贵巧妙地把这些技法根据创作的需要,有目的地组合运用,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古代越窑刻花工艺手法与当今技法不同,当时的工具如今已无法考证,尤其那时多是采用有机的竹木作为工具,经过时光的消解,早已没有遗存。当今只有在研究其纹样中恢复类似的工具与工艺手法。嵇锡贵根据浙江瓷土的特性,对各种传统手法都进行了尝试,探索符合浙江越窑青瓷刻、印花的工艺技法。浙江瓷土密度高,比较紧实,因此在尝试刻制“半刀泥”的技法时,很难体现刀法的自由飘逸。嵇锡贵起先在半干的坯体上尝试,然而由于带有湿度的泥胎会粘刀锋,线条体现不出刀锋的韵味,于是又在工具上进行改进.最终可以在干燥的泥坯上刻出刀韵,达到线条的俊朗。
    工艺技法与工具关系密切,好的工艺家总是珍视自己的工具,嵇锡贵也有这样的习惯。每件工具都有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自己制作的特殊工具。工具如同她的手,好的工具为技艺的展现提供保证。嵇锡贵的钻研是全面的,她会关注与技法相关的因素,泥料、釉料、工具,甚至烧造的工艺,这些都是陶瓷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所谓得心应手、天工之作等技艺,都依赖于她长期不懈的精益求精的实践。她在要求作品水准的同时,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背后,都是诸多的努力。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创作中进行改进和总结,经过多年的越窑青瓷创作实践,嵇锡贵归纳出刻、划花,以及青瓷褐彩等技艺。
   

    1.半刀泥刻法
    顾名思义是用半边刀刻制。用平刀在泥坯上斜刻,一边刀角着力,另一边刀角稍提起,刻出的线条是一边深一边浅,最宽处在0.6厘米左右。操作时起刀要轻,落刀要重,要准确、流畅,胸有成竹,要似中国画中的钉头鼠尾描。
   

    2.划花法
    用尖细的工具在泥坯上划出细线条,用线条组成装饰纹样,像中国画中用毛笔中锋勾出铁线描似的,要粗细均匀,并根据纹样要求有疏有密,要准确、流畅。
   

   
    3.刮地皮法
    在坯体上为了使纹样突出,有立体效果,把主题纹样先用刀刻出,再把没有纹样的地方刮去一层,使坯底子(俗称地皮)和纹样有点落差,再修好纹样。要求地皮刮得平整、光滑,可用平刀刻制。
   

   
    4.刻珍珠地法
    在泥坯上先把主题纹样刻出,把没有纹样的地方用扁尖刀啄成粗糙的质地,形成高低不平的肌理效果,使主题纹样突出,有立体感。之后上釉、烧成瓷的艺术效果是主题纹样细腻,和凹凸的地皮形成对比,点点凹凸的底在光线的折射下像洒落满地的珍珠,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5.刻花褐彩法(褐彩描绘 褐彩点地)
    用含铁较高的着色剂,在坯体上彩绘,成瓷后有深褐色的效果。
    (1)褐彩点地
    在泥坯上把主题纹样刻好,没有纹样的地方(俗称地皮)用毛笔蘸上褐色颜料点出,由无数的褐点形成一个褐色的底子,成瓷后主题纹样是青色的,纹样清晰突出。点与点之间的空隙处又透出青釉,呈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效果。
    (2)褐色描绘
    用褐色颜料在泥坯上彩绘出各种纹样,有图案、山水、花鸟、人物等,最后上釉即可。
   

    6.划排线法
    取薄钢片一截自制刻花工具。用小锉刀锉一些等距齿形,有三至八齿即可,并装上手柄。这种工具可在泥坯上划出排线装饰,这一手法可用在表现花瓣、叶子上,也可表现传统的水波纹形。排刀划线法要灵活运用,这样才可产生具有美感的艺术效果。
   

    7.挖泥线法
    把细钢条圈成半圆形自制工具,装上手柄,在创作现代作品中经常用到。比如一片荷叶或树叶,不要刻出叶脉,只需用刮泥刀刮出凹面,凹面与凹面之间形成很自然的肌理纹脉,上青釉烧成后,由于釉的流动,凹面积釉厚而产生很理想的效果。
   

    8.刻出凸线法
    在泥坯上要刻出又细又挺的凸起线条是很困难的,比如要表现树叶突出的叶筋等。可用一截薄钢片自制工具,宽1厘米左右,装上手柄。在刻刀的一边锉上一个小缺口,可根据需要凸起的线条的粗细、高低来决定缺口大小。坯子最好是半干湿,效果更佳。
    9.刻花填釉法
    青釉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显其美,但釉色厚又会使纹样模糊,为解决这一矛盾,常采用填釉法,这种方法适合刮地皮的作品。把地皮凹的部位填厚,填釉时先填稀的釉浆,等前面一次釉干后再填上去,一直填到凹部同凸出的纹样—样平整,最后才一次性吹釉,覆盖整个作品。它的艺术效果是凹部由于釉厚而显深沉,凸出纹样部分因釉稍薄而呈青淡色,从而使纹样清晰有立体感。
    越窑的青釉趋于透明且釉层偏薄,因此,适合青瓷刻花纹样的装饰,刀法饱满流畅,莹润的釉色包容了纹饰,尽显优雅的美感。纹饰融合在清澈的釉色中,似水莹润,美妙无比。美釉因图案而生动,纹样因釉色而丰盈,这种近似天成的美让人感动。
   
 
2004年作品越窑青瓷刻花盘《绣球花》

    嵇锡贵越窑青瓷刻花作品,依然是在传统的特质中渗入她个人的艺术品格,呈现出那种清新而优雅的气质。《荷塘月色》瓶、《绣球花》盘、《花开富贵》盘等是在继承传统越窑青瓷刻花的基础上,进行的越窑青瓷的创作。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再次体会到推陈出新的内涵。这种“新”建立在继承传统民族。艺术的基础上,是发挥个人的技艺才能获取的有价值的创造,因此这不是没有根基的随心所欲的表现,其意义在于民族传统在继承中又焕发生机。嵇锡贵的作品从未割裂与传统的关系,传统中有着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是她创作的重要源泉。她视传统陶瓷技艺为创作必须汲取的养分,她的作品充分感悟传统技艺的魅力,同时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语言,让当今人认同。她认为自己永远在向传统学习,这给予了她无限创造的动力,这种对于传统艺术的崇敬之情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之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