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探寻宋哥窑的千古之谜






[日期:2015-11-17] 来源:央视财经  作者:佚名 [字体: ]

 


      有关哥窑的文献和记载:
      元孔齐《至正直记》“乙未冬(1355年),在杭州时,市哥哥洞器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这段文献提供的信息:(1)这是目前发现记载哥哥窑最早的历史文献,也就是说,第一次提到哥哥窑年代是元代。(2)元代市哥哥洞生产的瓷器,其色莹润,如同宋器(北宋或南宋官窑)。(3)荆溪(江苏宜兴)的王德翁见过宋代官窑,并且认为元代当时生产的哥哥窑器与宋代官窑在外观特征上很相像,须仔细辨别。(4)后来的所谓官哥不分,原来可能源于此,即元代的哥哥窑瓷器与宋代官窑瓷器很难区分。
      明曹昭《格古要论》“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曹昭,明初人,《格古要论》刊于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该文献提供了几个关于哥哥窑的信息:(1)在元代存在旧哥哥窑和新哥哥窑。新哥哥窑指元代哥窑,旧哥哥窑可能是宋代哥窑。(2)旧哥哥窑以青色为主基调,颜色有深有浅。(3)有紫口铁足的特征。(4)《格古要论》中记载的“董窑”:相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以东的陈留县,故名。亦称“东窑”,与官窑、哥窑并列。盛于北宋。胎骨细致,釉色淡青,有深浅两种,近似汝窑器,但无蟹爪纹,多紫口铁足。目前未发现窑址。
      明吕震《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典雅者,写图进呈……计二十有九种”。这是最早提到五大名窑的文献。哥窑与宋代汝、官、定、钧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的记载。将哥窑列入宋代名窑的就是这本《宣德鼎彝谱》。这段文献揭示了这样几个信息:(1)宣德时宫廷藏品中已经有了哥窑,目前也是发现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提到“哥窑”,以前的文献都是“哥哥窑”。(2)永乐在北京重新建都,当时内库中所存的哥窑应该是从南京宫中或从民间征集而来,所以藏品中的哥窑在当时也不一定都是宋代哥窑,仅仅因为其艺术性而被列入。(3)今天所谓的传世哥窑,完全有可能是宋官窑、南宋哥窑、南宋修内司窑、宋龙泉窑、元修内司窑、元龙泉窑等中的精品。



      有关的考古发掘资料:
      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其中之一是杭州老虎洞南宋古瓷窑址。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1996年—2001年间,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调查与发掘,根据考古发掘地层叠压关系,老虎洞的遗存可分为南宋时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三个时期。其中南宋时期的遗存是修内司官窑,而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的主要遗存仍为与官窑瓷器面貌很相似的产品,表明元代时老虎洞窑址继续生产仿官窑的器物,这一情况是以前所不清楚的,为官窑瓷器的鉴定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元代晚期的地层中有一类器物与某些传世哥窑十分相似,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测定,故宫中的一件传世哥窑与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基本相同。这一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元孔齐《至正直记》关于哥哥窑的记载是准确的。
      关于传世哥窑:
      所谓传世哥窑,指的是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及海外私人收藏的300多件哥窑瓷器。这些传世哥窑瓷器,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大部分为宫廷用瓷式样,其胎体厚薄不同,胎质有瓷胎和砂胎,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灰青、米黄、月白等多种,胎釉情况非常复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这些传世实物和文献记载对其进行研究。从这些实物看,学术界普遍认为传世哥窑的生产时间应该有早晚之别,产地也出自不同窑口。这样的推理和认识,我认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就是说这些传世哥窑不一定都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瓷器。 



     历代哥窑瓷器特点
      宋代哥窑的特点:宋代哥窑分紫金胎(黑胎)和非黑胎两大类。紫金胎者为上品,有的有紫口铁足现象,有的只有紫口或铁足,宋代器型,全开金丝铁线纹,铁线的颜色都是黒中泛蓝,金丝的颜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气泡之密似攒珠、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莹润有酥油般的感觉,烧制工艺为先烧素胎,再多次施釉,有支烧和垫烧两种方式。
      1、黑胎宋哥窑:基本特征是黑胎或紫金胎,紫口铁足,有的只有铁足或紫口,金丝铁线、宋代器型、气泡之密似攒珠、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米黄多种,釉质温润有酥油般的效果。
      2、非黑胎宋哥窑:其胎为深灰、浅灰、土黄等色,其它特点基本和黑胎宋哥窑相同。
      3、宋龙泉哥窑:宋代器型,其胎黑、灰白等,有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现象、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
      元哥窑的特点:1996到2001年杭州老虎洞的遗存挖掘发现,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某些传世哥窑十分相似。其胎体较宋代疏松、胎色有浅灰、深灰和黑色,釉色有青灰、粉青、天青,釉面不太均匀干净。元代哥窑器型一般粗厚笨拙,带有元代瓷器的明显特征,开细小纹片,开片缺乏宋代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
      明代仿哥窑制品的特点:其胎大都为白、灰白、灰黄胎质,没有自然的紫口铁足现象。多数器物开片只能呈现一种颜色的片纹,有些器物呈现金丝铁线,颜色通常黑中闪红,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僵直,一般不见到宋釉开片在较小的区域内仍旧曲折变化的状态。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微微闪黑或者闪黄,颜色浅淡。气泡特征也不具备宋代聚珠攒沫的特点。
      清代哥窑的特点:以雍正、乾隆为好,大多数胎质较厚。雍正官窑仿哥窑器物,由于胎体含铁较高而具有自然的紫黑色,施釉露骨,故亦能出现紫口铁足现象。釉质光润,有油灰、灰青及粉青等色。清代仿宋器,主要着重体现宋代釉饰的基本特征和独特神韵,有些器物的器型直接采用本朝器型,修足为规整的泥鳅背,这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民国仿哥窑的特点:釉色基本上是粉青色和月白色,没有紫口铁足特征,需要涂抹酱紫釉、酱黄釉冒充。
      现代仿哥窑的特点:当代的仿哥窑瓷器,虽然成功烧制出了黑胎仿哥、官窑瓷器,但是摸索胎釉的配方难度极大,尤其是干施釉法仍未突破,釉面气泡不具有干法施釉聚沫赞珠的特征,认真鉴别新老并不太难。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