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嵇锡贵口述史——继承传统的思考






[日期:2015-11-08]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嵇锡贵卷》  作者:王文章 郭 艺 [字体: ]

 



嵇锡贵的明代瓷片临摹手稿

    我对明青花装饰的理解

    1.明代青花瓷的概况

    13世纪的元代,青花始于景德镇,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在明代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景德镇以外的各大窑场都日趋衰落,各地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向瓷业发达的景德镇集中,使景德镇成为明代瓷业的中心。我国在元明以前,瓷器的装饰主要是运用刻、划、印花的手法,虽然从唐代的长沙窑起就已开始了釉下彩的装饰,宋代磁州窑的图案彩绘也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以整个时代来说,彩绘成为瓷器装饰的最主要手法是明代的事。这时明代青花开始以精湛的技艺和珍贵的品质而驰名中外,达到空前的发展高峰,成为我国瓷器传统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优美、内容丰富的一个品种,也是我国传统珍贵艺术中的一枝不败之花。

    2.明代青花瓷的装饰艺术特点

    由于反映和表现现实的艺术处理手法不同,各种装饰形式及特色也不同,它既在于内容,也在于形式。任何一种装饰特点都不能绝对化,它是通过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了解各种装饰形式以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它的特点和规律,才能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风格。

    明代青花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特定工艺材料、生产条件的制约,在装饰手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闻名于世,而明代也被称为我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明代早期的青花从15世纪永乐年间起,就开始被大量制作,在胎土、釉料、青料等方面比元代有了更大的成就,但是明初的青花瓷器,特别是民窑的产品,形制朴实,画风简率。如景德镇湖田窑出土的瓷片凤穿牡丹、莲池水禽、折枝莲、鱼藻等纹样,笔势飞舞,一气呵成,形神兼备。

    到了15世纪20年代的宣德时期,青花瓷的制作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开始使用进口的青料,即苏麻离青。这种青科发色艳丽,含铁量高,经高温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色斑点,这种自然的黑斑和浓艳的蓝色相映成趣,像中国画中的墨在宣纸上可以形成墨晕—样,别具风趣。在描绘技法上,用笔奔放、活泼,用画笔描线和涂染,这是宣德及以前的青花绘画技术上的特征。在图案的装饰上也复杂精细起来,纹样简朴,注重大效果。不拘细节。来自绫锦织纹和建筑装饰图案的缠枝花、折枝花、梵文被大量应用,构成极为绮丽的装饰图案,这种艺术成就创宣德青花艺术之奇,形成一种风格且独占一时。

    15世纪60年代以后,青花瓷又产生了新的变化。成化时期青花瓷的颜色较清淡,瓷胎也更加细腻且薄。这个时期的青花呈现出造型轻灵秀雅,画风潇洒流畅的艺术特点。用普通青料能画出纤细、光洁、活泼的线条,有一种柔和、淡雅的美感。形成这一艺术特点的另一原因是成化时期的釉与细腻、洁白的胎结合的颜色并非全白,含有一种不可捉摸的极微妙的烟熏色调,因而更能衬托柔和、活泼的画面。

1991年作品青花梅瓶《秋趣》

    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成就。因为青料浅淡,于是利用这一特点创造了“斗彩”,这是一种将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在绘画技法上,从使用单一的画笔发展为用细笔画线,另用大笔分水的方法,这也是个创举。在图案装饰上更趋向轻松、愉快,如婀娜的花枝和活泼的婴戏图等。

    到了16世纪20年代,即嘉靖、万历时期,青花瓷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特点是采用了回青,呈色极度浓艳,厚重、泛紫色,色泽幽静而美丽。形制方面也更加复杂,釉薄而匀净。装饰纹样除宣德、成化时期的龙凤、缠枝花、折枝花等纹样外,还发展了更加广泛地题材,例如有些就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如八卦、八吉祥、八仙、松鹤、寿星、福星等。在表现技法上,朴拙端庄而严整,勾线分水的技艺很成熟。明代的青花瓷发展到这个时期,工艺已相当成熟,创作之精、产量之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

    3.明代青花瓷装饰艺术的大致规律

    明代青花的装饰艺术大致可归纳成四点:完整丰满,匀称平衡,夸张对比,主次分明。

    (1)完整丰满

    明代青花瓷的装饰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完整丰满。装饰纹样不仅如一张画那样单独存在,而且要考虑装饰和器型的有机组合,在这方面古代艺人是有很高的成就的。纹样的布局让人感觉很满,东西很多,是因为古代艺人充分运用了虚空间和实空间的关系。在陶瓷装饰上因要考虑到不要掩盖太多的瓷质和不要增加工艺加工成本,所以实空间(纹样所占部分)要少,就要利用线条的性格、运动来占据空间。这好比舞台上虽然只有一个演员表演,但由于演员利用甩袖子或舞飘带等动作,形成了各种线条占据了空间,所以并不显得单调。又如一张画中的一枝花,运用线条朝空的方向去运动它来占据空间,就会使画面出现既丰富又简练的效果。

    在明青花装饰纹样中利用线条的运动来占据空间的实物很多,如各种缠枝花、折枝花等。

    利用具体、形象、规律的运动(即运动和联系的关系问题)去占据空间,在明代青花瓷中也有很多例子,如大碗《海草游鱼》上画的纹样并不多,但感觉很满,碗上绘制的鱼游的方向是一致的,利用鱼的运动来占据空间,所以显得很活泼、很充实。这好比两人在谈话,两人之间尽管能容第三个人过去,但行人往往不从中间插过,而是绕其背后而行,这是因为两人占据了空间的原因。古代艺人巧妙地运用运动和联系的关系来占据空间的方法,画出很多好的作品,如婴戏图、教子图等。

    (2)匀称平衡

    器型上装饰纹样匀称平衡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装饰美和安定感。在明代青花装饰纹样中对称平衡的画面经常出现。对称的纹样比较庄重、严肃;平衡的纹样比较生动、活泼。如明成化年间青花碗《花卉》的纹样是属于匀称平衡的。它以石头为中心,两边的花卉纹样大致相同,但摆得很平稳。这好比一个人挑担子,两边的东西不一样,但两边重量相等,就能保持平衡。装饰纹样要想均衡、不呆板,黑白、疏密关系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因为在纹样上随意拿掉一朵或一片叶子,都会造成不均衡的感觉,而失其美感。

    (3)夸张对比

    夸张在明代青花纹样装饰中也是个重要的表现手法,为了使自然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感人,在不失其精神面貌的状态下,将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夸张。

    为了便于彩绘和生产,在创作中对生活中自然的形象要加以取舍、概括、加强和减弱,使纹样有条理性,画起来顺手。牡丹要表现出它的富丽堂皇,就要把花头和叶子进行夸张和概括。明青花中牡丹的表现形式很多,牡丹的花和叶子常采取夸张的手法表现,装饰性很强。

2012年作品青花斗彩瓶《国色天香》

    纹样的黑白、疏密关系也是直接影响匀称平衡的。黑白:即青花瓷中的青白,青无白不显,白无青不立,青白相映才能产生对比,形成丰富的空间,产生美的韵律。明代青花基本上以白地青花的装饰为多,很注意青白的互相衬托,如明成化年间的青花碗《花卉》,纹样中石头和两边的花头面积较大,如果全部采用分水,会感到呆板、透不过气来,而古代艺人却懂得利用黑白对比关系,给石头边缘、花瓣边缘和花蕊留白,使纹样不闭塞,丰富而耐看。

    疏密:明青花装饰纹样的疏密关系也如在中国画中一样运用得比较广泛,“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疏”是虚的手法,在构图中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含蓄、朦胧。“密”是实的手法,在构图中产生丰富、实在的效果。纹样形状的大小、均衡也会影响疏密关系,如明宣德青花天球瓶《缠枝花》。明代青花瓷中鱼的形象就夸张而生动,有的夸张头及眼睛,有的夸张鱼颈、鱼鳞,有的夸张鱼的跳跃动态等。对人物动态、神态的刻画也很夸张,如活泼的婴戏图等。这说明古代艺人运用想象和浪漫主义的手法,可以达到万变不失其真,万变不失其神,比生活中的形象更突出、更生动、更加优美。

    对比:在装饰纹样中,对比可以表现在线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点、线、面的对比上。在明代清华中,线的对比运用同我国绘画和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描绘工具都是毛笔,然而一笔之下又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粗细等变化。在民间青花中,线的对比运用得很多,用笔流畅豪爽,点染错落生动,如景德镇的湖田窑出土的瓷片《凤穿牡丹》《兰草》等。

    青花中的色彩对比即青白对比,可以更加突出纹样的形象,明代中期的青花上绘制的鹭鸶,采用荷叶的蓝色衬托出鹭鸶的白色,色彩对比鲜明,显得很生动。

    青花瓷的装饰就是一种蓝色调子,这种单色调子如果纹样处理不好,就会让人产生单调、平乏的感觉。明青花瓷装饰纹样中,点、线、面的合理运用可以打破因颜色单一所造成的单调。相反,使纹样显得活泼、丰富、耐看。

2011年作品青花斗彩瓶《秋菊》

    (4)主次分明

    明代青花瓷的装饰纹样主次分明,都是辅助纹样服从于主题纹样的,而且主题纹样占据很显要的位置。如盘子的装饰纹样中主题纹样被安排在盘子中心,而其他的边饰是为衬托主题的。如花瓶、罐子等造型,主题纹饰多是安排在器型的最显要部位,这样不但加强了造型的安定感,而且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4.谈谈继承和创新

    青花从13世纪起就以它精湛的技艺和珍贵的品质驰名中外,明代青花的装饰艺术一直影响着世界很多国家的瓷器装饰,我国的龙、凤、花鸟等传统图案形式就被很多国家借用,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国青花的宝贵遗产,深为人们所珍惜,并吸引着不少中外考古学家和鉴赏家进行研究、探讨。

    明代青花具备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语言。因此,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为青花瓷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是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的一个原因。其次,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遗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技艺等也是古代艺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从事创新的有利基础,如果离开这个基础,凭空搞创新是难以想象的。研究传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民族之新,创时代之新,要创作出既富有传统青花的艺术特色,又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作品来。

1990年作品青花釉里红瓶《荷花》

    我对青花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研究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造型千变万化,装饰手法丰富多彩。而“莲花”应用于陶瓷造型和装饰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我以青花陶瓷中的莲花纹样在各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及演变为线索做了一些研究。

    青花瓷器产生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铭有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从此以后国内外研究我国古瓷器的人根据这件瓷器的造型、胎、釉、料色与纹样方面的特征,把许多传世的、或出土的与这件瓷器的工艺和装饰风格相近的青花瓷器,确定为元代青花。中外研究古陶瓷的人也以这只带有年款的瓶子作为元代创始青花的依据。因此我试图从元、明、清三个时期的莲花纹样与青花瓷的关系进行梳理。

    1.说连

    莲花,又称菡萏、水芸、泽芝、芙蓉、荷花。莲花作为一种经济植物,不仅为人们物质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历代文人墨客多借以抒发情感,赞叹其节操,喻之圣洁。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曹植在《芙蓉赋》中,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李白诗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一生爱莲成癖,他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谓是文学精品,表现了莲花特立独行、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汉代佛教传入,莲花作为佛教艺术的圣物,其纹饰更具有新的意义,同时,它在青花瓷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佛教艺术的逐渐中国化,虽然莲花在某种程度上仍具有一定的宗教职能,但其纹样的艺术性大大超过了宗教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纯装饰性的题材。如民间喜用“并蒂莲”  “鸳鸯戏莲”等象征婚姻幸福美满;用“莲生贵子”“莲年有余”等谐音来寓意早生贵子,吉祥如意。

    由于陶瓷工艺的不断更新和装饰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历史时期的形成各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莲花纹饰形式。

    2.元代青花瓷的莲花纹饰

    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朝的海外贸易较宋代有所扩大,生产规模也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元代烧造青花瓷器的窑场有好几处,最能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是景德镇窑。用莲花、蕃莲、莲瓣纹样装饰的器物很多。青花画师们不仅从纸本绘画中引入水墨晕渲之功,使青料彩绘具有浓淡分明、深浅相宜的特点,而且汲取了北方磁州窑和南方吉州窑釉下彩的绘画技巧和装饰风格。无论是彩绘云水、龙凤或是描画串枝花叶,都很有层次感,加上釉色浸润,更显得活泼秀美。

    如元代青花荷花纹盘,盘中莲花瓣的装饰是米粒状的,每个花瓣的尖头涂以颜色,以加强花层次,这是元代青花瓷描绘莲花的特点。一张舒展的荷叶托起莲花二三朵,迎风开放,越发显露出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典雅风貌。荷梗、水草和水波纹的用笔随意而流畅,画面布局疏密得当,构图简练,重点突出,具有强烈的装饰感。青花盘以佛教法物“八宝”为题材的青花莲瓣盘多见。盘边八个莲瓣内绘双勾变体莲瓣,填以“八宝”,盘心绘水池莲花纹。图案疏密得当,色调蓝白相映,造型精巧别致,颇为新颖。元代青花中的“一把莲”装饰也比较多见。把莲花、莲叶、水草用飘带扎成一把,在莲花的根部用线表现水波纹,使人感到轻松活泼。

    总之,元代青花瓷中莲花纹样的特征是层次多、画面满,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没有琐碎、堆砌之感。

1991年作品青花釉里红瓶《鸡冠花》

    3.明代青花瓷的莲花纹饰

    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明代青花瓷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工艺材料、生产条件的制约,在装饰手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用画笔描线,然后用分水笔涂染,这是明青花同元青花在绘画技法上的差异。在图案的装饰上明青花也复杂精细起来,纹样简朴,注重大效果,不拘细节,大量应用来自绫锦织纹和建筑装饰的图案如缠枝花、折枝花、梵文。

莲花纹样在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中也是个重要的题材。如明末时期青花盘《水莲全图》,抓住了莲花的基本特征,不画细微的透视变化,而是用夸张的手法概括、简练地把莲花与叶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花和叶的后面用白描的手法画出一排水草,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十分巧妙。明青花上的莲花形态同元青花中的莲花有明显的不同。缠枝纹在明代青花瓷中也是很重要的装饰纹样,通常以二方连续形式居多。如器型的口、肩和足一般用变形莲瓣,中间为二方连续主体纹饰。莲花纹样写实的较少,一般都图案化了。花和叶子用夸张的手法以显其匀而不散、匀而不板,平衡中有变化,给人庄重、华贵、典雅的美感。

青花临摹手稿《荷塘水禽》

    4.清代青花瓷的莲花纹饰

    清代青花瓷在明代青花瓷卓越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在瓷器造型、釉彩、绘制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成就。这时期青花瓷的艺术装饰特点一是仿古,即仿制明代的青花瓷,因此失去了独立创造的精神;二是为了迎合清代皇室贵族和官僚、商人的要求,产生了崇古的复杂花纹。各种装饰图案虽然画得非常细致整齐,但却失去了明代青花瓷那种活泼自然的特点,变得繁琐、萎靡不振,风格十分柔弱。如清乾隆青花荷花纹贯耳大瓶中的莲花与叶的表现就注重写实,描绘得细致、严谨,并讲究透视变化。在用料色方面也非常讲究,用细笔描线,然后用大笔分水涂染,用色追求浓淡、层次分明,并强调立体效果。再如青花盘《缠枝莲纹》,盘中四朵装饰性的莲花,其梗和叶子用藤蔓来缠满,使整个画面疏密均衡,四平八稳。

    从这两件青花瓷来看,清代青花瓷在绘制的技巧上已具有相当的水平,但从莲花的装饰艺术效果来欣赏,使人感到呆板、繁琐,不及元、明时期的活泼、流畅、洒脱。

    元、明、清三个时期的莲花纹样青花陶瓷装饰是随着封建统治者的审美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发展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多少留有与现实生活不协调的痕迹。但是我们不能—概否定它,还是要继承优秀的一面。因古代青花瓷在体现实用和审美、装饰艺术与生产技术相融合等方面,创造了众多的优秀范例。我们工艺美术工作者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更新的不同风格的莲花形象,为丰富祖国的陶瓷纹样而努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