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明代窑房复建开工






[日期:2010-05-04]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近日,“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房建设开工典礼”和“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炉营造专家论证会”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隆重举行。

    今年1月21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景德镇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利用暨明代葫芦窑复烧”的新闻发布会。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的复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新华社专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浪网、香港文汇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新闻发布会之前,1月14日,在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了“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专家研讨会”。3月21日,16名专家在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民窑博物馆和昌江区文化局的支持下,赴湖田古瓷窑址、御窑厂遗址和丽阳乡瓷器山明代窑址实地考察了明代葫芦窑窑炉遗存。在此基础上,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炉图纸和明代葫芦窑窑房图纸开始绘制。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反复研究和积极筹备后,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房复建开工,明代葫芦窑窑炉设计图纸进入了最后论证。

    复建的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房座落在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明代琢器作坊旁。窑房长20.5米,宽15.5米,建筑面积约318平方米。适应窑炉营造的需要,窑房最高处离地面10米。窑房属砖木结构,使用旧窑砖和旧窑房拆卸的木料建造,体现了简洁、实用的明代窑房的建筑风格。复建的明代窑房将成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又一标志性的建筑。

    窑房建设开工典礼之后,20多位专家、老艺人聚集在一起,举行“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炉营造专家论证会”。出席论证会的专家有景德镇陶瓷学院窑炉热工学的教授,景德镇部、省级陶瓷研究所的陶瓷窑炉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博物系统的研究员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对景德镇传统瓷窑营造和烧成的研究、实践方面,这些专家代表了国内、国际的顶级水平。

    论证会以认定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炉营造设计图纸为目的,全面论证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炉的结构、材料、砌筑方法、烧成工艺和热工原理等。

    论证会由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主持。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陈武平主任首先致词,他对专家、记者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宝贵支持。

    论证会开始,首先由周荣林研究员介绍古窑民俗博览区复烧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的工作情况,并从历史文献记载和遗址考古发掘方面对景德镇明代葫芦窑进行了论证。他指出,葫芦形窑是景德镇特有的一种瓷窑,整个明代时期普及于景德镇的城乡,御器厂和民间都在使用。葫芦窑在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有杰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接着,吴永开高级工程师发言,他就葫芦窑窑炉的设计图纸作了介绍和论述。按照设计,葫芦窑内长7.5M,分前后两室,前室高后室矮(前室平均高度2.15M,后室平均高度1.75M),且前宽后窄(前室宽3.5M,后室宽1.8M),前短后长(前室长2.8M,后室长4.7M),形似半只葫芦卧于地面。窑的前端设窑门和火膛,后室尾部建一高8M的独立烟囱,窑顶两侧各设有6只投柴孔。整个窑床前低后高,坡度为5度。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景德镇市窑炉协学会理事长李猛高级工程师论述了明代葫芦窑的结构特点。他指出:葫芦窑一般依山修建,这种窑符合南方丘陵地形,葫芦窑烧的燃料是当地的松杂柴(枝),燃烧时火焰从前室到后室呈半倒焰流动,温度、气氛和压力靠满窑、投柴、烟囱抽力来控制,窑室断面前大后小有利于窑压的稳定,两室之间的收口促进了火焰的合理流动。窑两侧上方的补柴孔在烧成时既利于上下、前后温度和气氛的调节,又具有排湿、冷却和观察的作用。烧成时间为24小时,门膛烧20小时,然后天窗掷柴4小时。由于这种窑炉温差较大,所以满窑时一般需要放几种不同配方的产品。

    在论证会上,到会的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发言。通过论证,专家们对设计图纸基本认可。

    2010年6月12日,即全国文化遗产日,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将举行“景德镇明代葫芦窑挛窑开工典礼”。10月19日,即景德镇瓷博会期间,明代葫芦窑将点火复烧。届时,古窑民俗博览区将再现景德镇陶瓷历史的又一辉煌篇章。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对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炉窑的复烧十分关心和支持,2010年4月13日,景德镇市文化局下达了《关于成立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团的通知》,对加强领导,科学决策,搞好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的复烧,推动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起到重大作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