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大美术家”张仃先生






[日期:2015-07-29]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张仃先生

      张仃(1917年——2010年),号它山,辽宁黑山人。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是美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代表性艺术家,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一位开创者,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著作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漫画》《张仃焦墨山水》《张仃画集》。
      张仃先生1917年5月生于辽宁北镇,祖籍辽宁黑山;1932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研习中国画之余兼作漫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4年参加北平左翼美术家联盟;1938年到延安,执教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1945年任《东北画报》总编辑,和朱丹等发起东北解放区的年画运动,作品《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为苏联东方博物馆收藏;1946年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1949年初,负责开国大典和政协会议的美术设计工作,领导设计了国徵和新中国纪念邮票,此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2年任“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和李可染、罗铭开始倡导并开始中国水墨画写生,并举办联展,影响甚大;1957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1958年组建壁画工作室;1959年赴意大利主持中国近百年国画展;1979年主持北京国际机场壁画群的总体设计并创作大型重彩壁画《哪吒闹海》,同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咤闹海》;1980年4月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主要作品有《香山组画》、《房山十渡写生》、《巨木赞》、《蜀江碧》、《孟母林》、《山鬼故家》、《昆仑颂》等;1980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张仃先生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咤闹海》

      张仃先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书记、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黄宾虹研究会会长等。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咤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咤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在北京、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从1951年至1957年,多次担纲莱比锡、布拉格、莫斯科、巴黎等城市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总设计师。

      拍摄于1956年,张仃先生与毕加索。据悉,张仃先生曾建议毕加索做中国的荣誉公民,邀请他到中国看看。对此,毕加索思索了一会儿回答说:“中国太好了,但是年纪太大了,怕到了中国后,(艺术)又有一个大变化,自己会受不了。”最终,毕加索没有到过中国。
      张仃先生赠送的两件中国工艺礼品深深打动了毕加索,当张大千到法国,毕加索见到他说:我很奇怪你们这些中国人,到巴黎来学什么艺术,欧洲没有艺术,艺术在你们中国。
      张仃生长在北方,他喜爱北方的山川风物,特别是太行、秦岭和西北高原。古刹庙宇、荒郊野渡、莽莽昆仑、巍巍太行,尽管它们荒寒贫瘠,但他却觉得很亲,犹如一个儿子看到自己年老的母亲。他的焦墨绘画展现的是它们的影像。张仃的焦墨山水一如他的性格,厚重、朴实、苍茫、大气。

张仃先生焦墨山水作品

      焦墨山水最能还原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画面。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在这个曾给他心灵慰藉的笔墨世界中,貌似单纯的黑与白,所产生的力度与内涵,却是其他色彩所不能替代的。焦墨画更是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张仃称它为“全素斋”,是一种有益身心的精神素食。晚年的张仃,铺开了一个无限丰富、壮美宏阔的焦墨世界。这个秉持完美主义理想的世纪老人,生活在北京西郊的一处自己选材、自己设计的山屋里,每日课读鲁迅。


      张仃先生70余年的艺术生涯,跨越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以其丰沛的艺术激情与超常的艺术能量纵横捭阖于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学院与民间的张力语境之中,成为解读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经典文本,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