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探寻“瓷之源”——德清窑研究与认识






[日期:2015-07-1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德清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瓷器的源头。

      有关德清窑的记载最早见诸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小山富士夫所著《支那青瓷史稿》,其中将德清古窑与余姚上林湖等窑一起归入越窑系列。1956年5月,浙江省文管会汪济英等人对德清焦山窑址开展了调查和试掘,并同时发现记录了戴家山、城山两处相同类型窑址,在经过将采集的瓷器标本和各式窑具与越窑产品横向比较后,发表了《德清窑调查散记》一文,得出德清窑的年代在东晋以后的结论,为“德清窑”概念最早提出的学术报告。197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朱伯谦等在余杭县大陆果园、馒头山发现了两处德清窑窑址,打破了德清窑仅在德清地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德清窑在古窑址考古区系类型学中“窑系”的文化概念,因此,一般认为德清窑的范围是:以德清为中心,包括余杭、湖州等地的浙北地区。只可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二十多年里,德清窑相关考古除了余杭两处窑址外,几乎没有新的发现和突破。1982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将德清窑定义为“德清窑是黑瓷和青瓷兼烧的窑场,以生产黑瓷为主”、“德清窑的烧造历史并不长,从东晋开始到南朝初期结束,共一百多年”。

战国原始瓷鼓座

      随着近几十年来两次大型文物普查和省内外考古部门进行的多次专题性调查及考古发掘,发现各时期窑址100多处,其中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窑址70余处,东汉至隋唐时期瓷窑址20余处,为德清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丰富了德清窑的外延和内涵。


      德清县境内宅前窑址、前山窑址两处唐代德清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青釉、黑釉日用器,晚期还出现了青釉褐彩产品。考古成果表明,德清窑在唐代中晚期仍在烧造大量瓷器,由此可认为德清窑的下限应延长至唐代晚期,而不仅仅是东晋——南朝时期。此外,德清及湖州南部东苕溪流域近几年考古调查新发现的数十处商周时期窑址,分布之密集,产品质量之高,制作工艺之精良,证明了当时德清及周边地区制瓷手工业之发达,极大影响着东汉时期德清窑、乃至浙江东汉青瓷的形成,可以说是中国青瓷产生发展的渊源,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西晋

      过去将德清窑定义为以烧造黑瓷为主,德清窑也以黑釉产品而闻名,然而通过最新对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的发掘成果表明,出土标本数量上青瓷占绝对优势,黑瓷所占比例不足20%。另外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处采集的大量标本也均以青瓷为主,只有少量的黑瓷产品。所以可确定,德清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数量的20%约为黑瓷产品。
      德清窑从发现命名,到各时期德清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以及最近几年有关德清窑起源的原始瓷窑址群的发掘研究,上下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这期间德清窑的定义得到了扩充和更新。尤其是近几年德清及湖州南部大量原始瓷窑址的发现发掘,更是证明了德清的古窑业创烧自夏商,历经两周、汉、六朝,直至唐宋。中间虽有零星缺环,但整个德清陶瓷的烧造历史源流还是完整,连绵不断的。原始瓷窑址群的发现无疑为研究德清窑系的渊源、发展、演变和德清窑系的区域范围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佐证。正如第一届瓷之源学术研讨会总结所述:“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无论是从生产时间、窑址规模,还是窑址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一枝独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中国瓷器的源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