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绵延十里的湛江遂溪古窑群






[日期:2015-06-12]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现场挖出的瓷碗有点变形,可能是当时烧坏的次品。
    5月中旬的一个午后,记者沿着一条正在维修的公路颠簸前行,来到位于遂溪县杨柑镇的新埠古窑群茅塘点。
    在茅塘村北面海边坎上,记者每前行一步都须小心翼翼,因为地表裸露着密密麻麻的古瓷碎片。
    与记者同行的杨柑镇文化站站长吴水养说,遂溪陶瓷业始于中唐,宋代瓷器扬名世界,深受外国人喜爱,故外销需求量很大。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遂溪,蕴藏着丰富制作陶瓷的高岭土,发展陶瓷业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因而宋元两代遂溪的杨柑等沿海地段形成了十分壮观的“十里窑群”。
    ■“十里窑群”记录昔日辉煌
    最近吴水养非常忙,因为古窑遗址已被列入湛江申请海上丝绸之路 “世遗”名单,各路专家接踵而至。他告诉记者,不久前央视4套《国宝档案》栏目组也专程来这里实地采访,并制作了“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片。
    在吴水养和茅塘村党支部书记郑雷生等的带领下,记者沿着茅塘村北面海边坎前行。吴水养说,这里土层里埋藏着密密麻麻、数之不清的古陶碎片。
    吴水养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片靠海边的古窑群遗址东西长597米,南北宽约70米,分布面积约47906平方米,于1977年被发现。
    吴水养不时弯下腰来,捡起一些碎片让记者看。同时介绍说,这里出土的器物种类繁多,且一类多式,有碗、碟、杯、茶盏、罐、钵、壶、瓶、枕、砚台等。
    古窑群遗址前,是一条小港湾,港湾里停泊着10多艘小渔船,已难觅昔日辉煌。
    吴水养说,这条航道通往北部湾的合浦、海南的海口等地,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宋代时为了方便将陶瓷运往东南亚等地,当时民间商人在遂溪沿海建成许多窑厂。最兴盛时据说有99条民窑同时开工,绵延十里,场面甚为壮观。
    ■古窑道里挖到完整古陶瓷
    茅塘村党支部书记郑雷生对于这一带再熟悉不过了,他告诉记者,传说中的99条民窑在不远处的另一座山坡上保存得较完整。那座山坡也相当于是陶瓷片“堆起来”的,不管任何位置往下挖,不到30厘米就能挖到古陶碎片。
    记者随郑雷生来到茅塘村的另一座山坡,穿过一片花生地,拨开荆棘丛,一条狭窄的小道沿着山坡往下蜿蜒,小道旁散落着零星的陶瓷碎片。郑雷生说,这里便是宋窑遗址。
    近年来,郑雷生曾多次陪同考古专家到这里考古挖掘,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边走边不停地拨开树枝草丛,仔细观察。
    来到山坡脚下,郑雷生突然两眼放光,指着露出地表一点点的瓷片,兴奋地说:“这一个可能是完整的。”
    郑雷生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将陶瓷挖出来,是一个完整的瓷碗。虽然瓷碗有点变形,吴水养说这可能是当时烧坏的次品。但随行的一干人还是兴奋不已,忙不停地与它合影留念。杨柑镇宣传委员方水燕说,她要将这个完整的瓷碗带回镇里,等待专家的进一步考证。
    ■为遂溪和雷州两地古窑遗址申遗
    2014年下半年,省文化厅及省文物专家莅临湛江市申遗点进行全面调研,专家组认为,该市申报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点为两类:第一类是考古遗址,如徐闻二桥遗址及周边汉墓群;第二类是外销瓷生产窑场,如宋元时期遂溪雷州窑外销瓷窑址。
    遂溪县博物馆馆长陈成告诉记者,人们所指的“海上丝路”宋元古窑群位于县境北部杨柑镇和草潭镇的海边,大量的古窑址密集分布在沿海线上,形成新埠、下山井(位于杨柑镇)和东港仔(位于草潭镇)三大古窑群,是省内极为罕见的古代窑群,对本地陶瓷发展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申遗的古窑址还包括雷州市客路镇旧洋村古窑址遗迹。
    据了解,今年湛江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5年要强化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保护,争取湛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列入国家名单,全力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