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安徽古代名窑:泾县琴溪古窑址






[日期:2015-03-12]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琴溪古窑址在泾县城东北14公里处的陶窑村。村西有凤凰山,北为虎容山,南有龙山,东有白云山,东北有青龙山,西南有窑笔山,均为不太高的丘陵。村西3公里处,琴溪河由南向北流入青戈江。陶窑村及村南的径县陶瓷厂,至今还在用龙窑烧造缸瓦陶器。村内及四周到处散落着陶片,村西南200米处的龙山脚下,一大片陶器堆积尤为瞩目,面积达数百平方米,厚度达6米以上,村北的虎容山南坡山脚,也有面积很大、堆积很厚的陶窑址堆积,较村西的时代要早。从这些窑堆积往上到虎容山坡腰部,遍地分布着古代青瓷片。从虎容山向东,也有一片范围很大的青瓷窑址堆积,主要分布在青龙山的西南坡及山脚下,当地称之为碗冲。虎容山与青龙山之间的山嘴下,有一方名为长塘的古水塘,可能是当时窑工为烧窑和制瓷用水开挖的。青龙山东侧与窑笔山东南侧,有瓷土矿,至今这里的陶窑厂还在开采,可见,这里古代制瓷的原料为本地出产。

      虎容山坡及碗冲两处古代青瓷窑址堆积,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其窑道、届龙窑型,皆依山修造。在采集到的标本中,只见垫柱一种窑具,没有匣缽。烧造瓷器的方法是用正烧法,即将器物放置垫柱上,以潮湿的耐火泥做支钉,层层叠起,直接放人窑道中用明火烧造。产品的釉色不能完全一致,还有不少生烧品。

      瓷片多素面,只有两种简单的装饰方法,一种是将器物拉坯成型后,趁湿把口沿接等分刻削成葵花式,然后沿缺口方向大器物外壁向内推一道竖印痕,以造成“出筋”的效果。另一种方法更简单,不刻削日沿,直接在器物外壁上向内按等分坚推几道印痕,使沿口内凹,造成葵瓣式及器物壁上的“出筋”效果。但不管用哪种方法,所有的葵口器物全部是五瓣形。

      窑笔山西侧,有一条古河道,由南向北过虎容山侧,再向西北人青弋江。现河道已淤平,辟为农田,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的走向和宽度。在窑笔山西侧山脚下,有一地方叫河坎俗称窑货栈,1983年7月的山洪,曾在这里冲出不少青瓷片和货栈木桩等遗迹。说明当时的古瓷窑所烧制出来的窑货,可能在这里装船外运。

      从虎容坡、碗冲一带的青瓷窑址堆积可看出,瓷器都不甚精细、釉层较薄、装饰单调、造型品种不多。可以推测,这是一处五代至北宋主要烧造日用品的青瓷窑址。唐及五代,泾县属宣州所辖,过去一直传闻宣州境内有“宣州窑”。泾县琴溪和窑头岭一带发现的青瓷窑址,其时代的上、下限都较繁昌柯家冲窑要稍早,并且在窑址中发现了刻有“宣”字的窑具,这就证明了传闻中的古宣州窑确实存在。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7月将琴溪古窑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古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