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金交椅山古窑址






[日期:2015-02-14]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金交椅山古窑址位于晋江磁灶镇,是泉州海丝申报世遗考察点之一。晋江磁灶以历代烧制陶瓷而得名。县志记载瓷器出磁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罐、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据文物部门考察,磁灶现存古窑址有19处之多。其中最早的是南朝溪口山窑址1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还有唐代窑址5处,唐宋混叠窑址1处,而以宋元时期窑址最多,有12处。宋元时期,泉州港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港,港口每每停泊有大舶百艘,小船不可胜数。印度、阿拉伯等地蕃客云集,素有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誉。当时出口货物中,以陶瓷、丝绸为主,宋人写的《萍洲可读》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宋代《诸蕃志》记载:从泉州输出的瓷器远销二十四个地方,元代《岛夷志略》记载:瓷器外销多达四十四个地方,分属而今的亚洲、非洲各地。磁灶正临近泉州湾,小船可由金交椅山边这条梅溪载运瓷器到泉州港销售,有这样各种良好条件,磁灶古老的窑业空前兴盛起来。

而位于沟边村的金交椅山就是宋元时期兴起的一处瓷窑。2002年5月——9月,福建省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联合对金交椅山宋代窑址进行勘察发掘,在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西坡就发现4条残长不一的龙窑的遗址、作坊遗址及多处堆积层。较完整的这一条龙窑长达70米、宽2.5米左右,从残存的窑址可辨认出窑口、火膛、窑壁、窑门、窑床。在窑址周围发现大批支垫,而且在出土器物的口沿、内部、底部发现明显的烧结痕可以判断,金交椅山窑炉是采用器物叠烧工艺的。估算起来,这样的龙窑一炉可烧制数千上万件磁器,可见当时烧制陶瓷器的规模之大和技术之精。

从金交椅山出土了数百件可修复的陶瓷器,有执壶、军持、罐、瓶、

盏、注子、碟等多种,以执壶为主要产品。釉色有青釉、黑釉,以青釉居多。器物胎质薄、釉色光亮,虽埋藏地下数百年,洗涤后犹觉光彩照人。

从海外各国发现的磁灶窑器物,从造型、胎质、胎色、施釉等工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一些与金交椅山出土的瓷器完全相同或相近。由此,可以证明金交椅山窑址正是当年大批量生产外销瓷的地方。

 

2002年10月,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亨利博士来泉州考察,仔细观察了金交椅山的窑址,认为这迄今保存完整的宋代窑址,足以证实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活动的兴盛,是一处值得人们用心保护的古文化遗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古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