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浙江越窑为供奉目的而专门烧造的一种高级青瓷。“秘色瓷”这一名称具有极深的文学造诣和古文字功底。唐代文人综合高级越窑青瓷的釉色和功用而赋予它一个颇具文学色彩的称谓。
秘色瓷之“秘”
“秘色瓷”中的“秘”字应具有两种意思:一是指釉色;二是指“秘”字引申含义,即“神秘”、“不可测知”,判断一件越窑青瓷是否为秘色瓷,不能只凭其釉色,而是应根据其造型的规整程度、胎釉的精细程度来作综合分析。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14件越窑秘色瓷和衣物帐碑,使人们看到了越窑秘色瓷的真实面目。明确了秘色瓷的真正涵义,并有助于人们从传世和出土的越窑青瓷中辨认出那些以往不敢定论的晚唐至北宋时期的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浙江越窑为供奉目的而专门烧造的一种高级青瓷。唐代诗人曾将越窑青瓷比作“千峰翠色”、“秋水”、“冰”、“玉”等,唐人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越窑青而茶色绿”,总之,越窑烧造的瓷器是一种青瓷。既然是青瓷,为什么又有“秘色瓷”的称渭。笔者认为这是具有极深文学造诣和古文字功底的唐代文人,综合高级越窑青瓷的釉色和功用而赋予它的一个颇具文学色彩的称谓。
“秘”字古作“祕”,虽然按《康熙字典》的解释,其本意为一种香草,“秘色”即是一种香草色,但“秘”字的引申意思是“神秘”、不易测知的、不公开的”。因此,“秘色瓷”中的“秘”字应具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釉色;二是指“秘”字的引申意思,即“神秘”。
综合塔基地宫和墓葬出土的秘色瓷来看,秘色瓷不是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一般商品,而是专门制作的用于供奉朝廷或达官贵人的贡瓷。因此,“秘”字不应仅仅被解释成釉色。鉴于最标准的秘色瓷恰如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所形容的似“千峰翠色”,我们当然可以说那种釉色青绿的最高级的越窑青瓷是秘色瓷。但是,由于瓷器在窑内烧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即使是采用同样的胎、釉配方制作的青瓷,如果在窑内摆放的位置不同,其感受到的温度和气氛就不同。那么,烧成后其釉色也肯定不会一致,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不可能找到釉色完全相同的两件或一批越窑青瓷,同样也找不到釉色完全相同的两件或一批秘色瓷,因此,判断一件越窑青瓷是否为秘色瓷,不能只凭其釉色,而是应根据其造型的规整程度、胎釉的精细程度等来作综合分析。
从窑址或墓葬出土的秘色瓷来看,秘色瓷与一般作为普通商品的越窑青瓷相比,在造型、制作工艺、胎釉及装饰特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
造型方面:秘色瓷显得更加规整、美观。
制作工艺方面:秘色瓷显得更加精细、讲究。
胎质方面:秘色瓷是采用经过精心淘洗的胎泥制胎,胎色灰白,异常细腻坚硬·几乎看不到夹层、气孔或杂质脏点。
装饰方面:不管是使用彩绘还是刻划花装饰的秘色瓷,均图案工整,线条流畅。有的还镶有金扣。
釉质方面:秘色瓷大都施釉较薄,釉层透明度好,釉面比较洁净。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和衣物帐碑,不仅为研究越窑秘色瓷的烧造年代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能确凿无疑的公认为越窑秘色瓷的真实面目,更为重要的是,以这14件越窑秘色瓷为参照物,人们逐渐明确了秘色瓷的真正涵义,并有助于人们从传世(实际上是出土时间和地点不明)和出土的越窑青瓷中辨认出一大批以往不敢定论的晚唐至北宋时期的越窑秘色瓷。
随着窑址调查、科学检测和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烧造秘色瓷的具体窑场、秘色瓷的制作工艺、秘色瓷的分期等问题巳逐渐明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大批唐代至北宋越窑青瓷,个别器物有明确的出土时间和地点,更多的则不清楚其出土情况。笔者认为,目前可以断定为秘色瓷的有9件。相信随着考古发拙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越来越多的秘色瓷被辨认出来,秘色瓷的真实面目会愈来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