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小小的提问
2009年春,笔者向有关专家提了一个小小的问题:为什么清代珐琅彩瓷器都是器型不大的器物,而粉彩瓷却有那么多大器型呢?得到的回答让人不知所云。即使求助当今中国瓷器界泰斗们的学术专著,也令人一头雾水。这些宏篇巨作中既没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更无人解释这一现象。
历史难道不该思索这样的问题?
笔者在阅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后,在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证探索后,才对清代珐琅彩之谜有了初步答案。
二、珐琅彩瓷在清代的地位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中,珐琅彩瓷是最名贵的,它们是清代瓷器的精华。其理由:一是它们存世量极小;二是它们均是清宫造办处精心烧造之物,白瓷薄胎由景德镇特供,色彩丰富艳丽,层次清晰;宫廷画师精绘纹饰;三是烧造时间很短,前后约四十年(康熙后期至乾隆二十年);四是秘藏宫苑,很少为世人所见【1】;故宫文物南迁后,大部分在台北故宫。
在认真阅读清宫档案后,才会明白珐琅彩的烧造数量、地点和时间的真实情况。
台北故宫专家说,根据道光十五年清宫陈设档记载,珐琅彩瓷仅为418件【2】,以此证明珐琅彩瓷少之又少。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仅雍正四年,皇帝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3】,赏赐如此之多,当然烧制的数量一定不少,因此,珐琅彩瓷存世量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当时的产量。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一次就命造办处将填白磁瓶120件全部烧成珐琅;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交瓷胎珐琅器皿190件。乾隆七年六月初六,传旨将烧瓷器处所进填白瓷器390件交珐琅处画珐琅用。乾隆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宫里收到珐琅瓷器448件。由此可见,在清三代时期,珐琅彩的烧制数量不在少数。
其次,珐琅彩的在世量还决定于烧制后的去处:清宫档案记载,一般有四个去处;一是乾清宫收藏;二是各宫殿陈设,如盛京翔凤阁有康雍乾瓷胎画珐琅24件【4】;三是大部分给膳茶房作实用器,如乾隆五十八年御膳房清点现存乾隆款的珐琅瓷器309件【5】,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现存珐琅瓷器1361件【6】;四是多余的存到瓷库,这就发生了宣统五年瓷库丢失珐琅彩瓷器152件的记载【7】。
在搞清清宫烧制珐琅彩的数量后,还有必要搞清它的烧制地点,因为它也和珐琅彩的存世量有关。有一种说法,珐琅彩瓷器只在清宫造办处烧造,这是不准确的。乾隆五十四年,造办处已不再烧造瓷器,而据清宫档案记载,道光四年九江府进贡珐琅彩瓷750件,说明景德镇也烧制珐琅彩。
最后来讨论珐琅彩的烧制时间。有的故宫专家认为珐琅彩仅仅生产了40年,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虽然乾隆年间名称叫珐琅彩的瓷器在乾隆二十年后的进贡档案中较少出现了,但是仍不乏相关的记载。如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宫里收到景德镇送来的珐琅彩天球尊;乾隆四十一年宫里收到瓷胎画珐琅双带耳瓶、合欢盖罐【8】;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收到“白瓷画珐琅单靶杯”等等【9】。况且,在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年仍有珐琅彩瓷的生产,如嘉庆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进单上,有珐琅瓷器30件;道光十三年清查御膳房库存,有嘉庆款珐琅瓷器285件【10】;道光元年广储司清单上表明,道光年制款的珐琅瓷器在御膳房有70件,其中“五谷丰登珐琅瓷碗10件,丹桂飘香珐琅瓷碗10件,艾叶灵符珐琅瓷碗10件,鹊桥仙渡珐琅瓷碗10件,万寿无疆黄地珐琅瓷碗10件,五福多瑞珐琅瓷碗10件,三阳开泰撇口珐琅瓷碗10件”;道光二十二年收到“翠地珐琅八吉祥梅瓶”【11】。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存道光年制款珐琅彩230件等等【12】。这些记载清楚地说明了珐琅彩的生产绝不止40年。
乾清宫除收藏珐琅彩瓷外,还收甜白影青瓷、收藏量最大的是洋彩瓷。皇帝对珐琅彩瓷的生产下过御批,同样也对其他瓷器下过御批。因此,从生产量、赏赐量、收藏量等综合考证,珐琅彩瓷在清代还不算最名贵的,达不到至高无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