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瓷器和瓷器贸易的发展,同时让瓷器的技艺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另外,由于瓷窑的烧造技巧不同,亦形成了风格迥异,独具匠心的各种瓷器,比如长沙窑就是民窑瓷器的典型代表,而长沙窑出土的一个“榇子盘”,上面的字迹,就让人费解不已,究竟它是一件怎样的瓷器,又有什么作用呢?
1956年前后,考古专家们在湖南长沙陶源村一带,发现了一处瓷窑遗址,后经过鉴定为唐代的石渚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沙窑。据史料记载,长沙窑最早起源于汉朝,并在唐朝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唐朝中期,长沙窑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并称为“三大出口窑”。
长沙窑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我国的瓷器历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此后对长沙窑发掘和清理过程中,还出土了数万件各种种类的唐代瓷器,如瓷碗瓷碟、瓷壶瓷盆等等。
专家们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长沙窑的瓷器主要都是青瓷,在形式上虽无太多亮点,但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文雅”,因为长沙窑将瓷器和书画艺术融为一体,这在整个世界的陶瓷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专家在出土的瓷器中,偶然发现了一件“榇子盘”,盘子上的文字,却让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榇子盘不大,直径只有15厘米,初看上去并无特殊之处,但是盘子内的“榇子”二字却不太好解释,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说文解字》中,“榇”是棺的意思,更多指代空棺。
我们要想搞明白“榇子盘”的秘密,还得回过头来,从长沙窑遗址出土的瓷器“特点”上说起。
在长沙窑遗址出土的瓷器上,99%都有带有文字或者是绘画,而文字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同的题材,有的是诗句,有的是名言,有的是诫语,既有对四季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描写。
比如,在一件褐绿彩摩竭云纹瓷壶上,就写了“此是饮瓶,不得别用”。类似的瓷器还有很多,比如“陈家美春酒”,“老导家茶社瓶”和“大荼合”等等,都直接点出了该瓷器的作用,装酒的酒壶,喝茶的茶瓶,装茶叶的瓷盒等。
专家们经过多次讨论,推测“榇”可以读(die)可能是“碟”。因为该瓷器本就是一件盘子,或叫做碟子,所以在内部写上“碟子”二字以说明其作用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当时工匠却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碟”字里面有个“世”字,而“世”又与皇帝李世民有避讳,故此,工匠就写了个“榇”字来代表碟子。
除此之外,学界的一些学者还有另一种推断,即当时的工匠少写了一个“鼠字”,因为“鼠榇子”就是“女贞子”,一种治疗头晕,目花和耳鸣的中药。之所以少写了一个“鼠”,也许是因为空间小写不下了,或者是在当时,人们就将就鼠榇子称之为榇子,因此也就没必要再多写个“鼠”字。
对于写“榇子”的原因,如果是当作中药来说,则说明这件盘子是用来盛放中药材的,为了避免与不同的中药材混放影响疗效,就需要将其分开放置,同时也有利于大夫的抓药。正如我们去中药店的时候,通常都可以看到大夫在药箱上贴满了各种中药材名称的标签。
从这些带有文字的瓷器上,足以可见唐代工匠独到的创新思想,用文字增加瓷器美观的同时,还提高了它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