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湖南醴陵发掘一座宋元时期砖砌龙窑






[日期:2011-02-16]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为配合浏醴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从2010年8月17日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株洲市文物局、醴陵市文物局对位于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的一处宋元时期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唐家坳窑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貎,南北两端为丘陵,东西两厢为小平原,平原中部有一条小河由东向西穿过(图一)。

图一:唐家坳发掘区鸟瞰

根据工程单位施工情况的轻重缓急,我们将整个窑址分为四个发掘区,即马冲区、李家坳区、李家弄区(图二)和石桥区(图三)。

图二:李家弄区发掘情况

图三:唐家坳窑址发掘区图

这次发掘主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座宋元时期的砖砌龙窑——马冲窑。窑炉残长38.5米,宽2~3米(图四),呈南北走向,顺山势修造,方向320度,保存有窑床及部分窑壁,窑床靠东壁一线上存留有较多的窑垫(图五)。

图四:马冲窑发掘区航拍全景

图五:马冲窑窑具出土情况

马冲窑最大的特点是窑门。窑门皆开置于西侧窑壁,现存窑门7处。窑门宽度基本一致,为50~60厘米,窑门外有用砖和匣钵砌成的附属设施,保存基本完整的有4个。这在我省同期窑址中为仅见。马冲窑结构保存较完整,为研究本地区窑炉建造技术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对研究陶瓷史的相关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马冲窑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火照出土量极多(图六)。火照在其它同期窑址亦有发现,但在马冲窑址中却有大量的出土。火照是观测焙烧过程中坯件瓷化程度的一种工具,可为控制窑温、调节窑内气氛提供依据,南宋蒋祁《陶记》有载:“火事将毕,器不可度,探坯窑眼,以验生熟则有火照”。当地的现代窑场仍使用火照,装窑时把火照插在位于窑眼下的窑床部位,“火事将毕”时打开窑眼把火照钩出观察火照的瓷化程度以决定是否开窑或继续添加燃料。火照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窑场的成品率。正因为马冲窑窑工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因而它前后延续不断烧造了近二百年时间,废弃的匣钵、支圈堆积厚达2米以上,而遗留下来的瓷器废品却很少(图七)。

图六:火照

图七:探方窑具、支圈堆积情况

马冲窑虽不见于史料和文献记载,但在发掘区的6个探方中却出有193枚钱币,其中字迹清晰的有45枚,有“开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景佑元宝”、“庆历通宝”、“熙宁元宝”等15种唐和北宋钱币,时代最晚的一枚为“建炎通宝”,属宋高宗赵构的年号钱,我们认为可能是当年窑工无意间散落在窑区的。窑址内出土的典型器物主要有:秀美精致的仿古回纹瓷杯,古朴典雅仿汉博山炉式瓷水注,古朴端庄仿唐铜官窑瓜楞瓷壶等,均具有宋代时期器物特点。

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马冲窑的鼎盛时期为南宋至元代早期,尤以南宋的青白瓷系产品质量为上乘,如釉质较厚晶莹明亮翠玉般的瓷钵;素雅别致的印花瓷盘;鬲式青瓷香炉,青瓷盏,小巧精致的青瓷佛头像,厚重大气的元代黑褐色大瓷碗,元代独著特色的高足杯,仿龙泉窑青瓷盘,鼎式瓷炉,青白瓷牧牛童子摆件,等等。

根据醴陵县志载“清雍正七年(1729),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沩山开设瓷厂……此为醴陵制瓷之始。”我们这次发掘成果将醴陵的制瓷史推进了700余年。随着考古发掘和整理工作深入进行,我们将逐步揭开醴陵瓷业发展史的真实面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