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河北最大仰韶遗址考古 6000年前古人用砂锅做饭






[日期:2010-08-30]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字体: ]

考古发现 

“残破砂锅”泄露古人吃喝

随后,记者来到小里村仰韶遗址出土文物的库房内。大大小小的陶片被分装在几十个塑料筐内。每个框内都放有标签,注明了文物的出土位置、名称及特征,按顺序摆放在文物架子上。

“你看,这是一个残缺的夹砂钵,刚好放在这个夹砂的陶制釡灶上。”史云征拿出一个灰色的陶片说。被他称为釡灶的是一个土灰色、小水缸形状的陶器。“古人在烧制这两件物品时掺杂了一些蚌壳砸碎的粉末和沙子,既提高了它们的纤维含量,又非常耐高温。釡灶上端内侧的3个小耳朵刚好托住夹砂钵,夹砂钵内可以煮食物,就像今天的砂锅一样。”史云征说。

史云征称,遗址内出土了鹿角、野猪牙齿、水牛角等大量动物骨头,兼之遗址分布在河道两岸,植被也一定丰富,不难推测古人会用这些“砂锅”煮肉、煮菜。

出土骨针做工很像现代钢针

据介绍,除了出土陶器,骨器和石器也是本次发掘出土的代表性遗存。

史云征拿出一个二三十厘米的石棒和一个扁平的石片说:“这是石磨棒和石磨盘,石磨棒两头细而光滑,中间粗并且表面粗糙,磨盘的表面平整并带有细密的凹槽,石棒碾压石盘可以给粟脱壳。”

随后,史云征拿出一根封在塑料袋内的骨针。骨针通体光滑,顶部磨制得很尖,底端的针眼儿尚不足半个芝麻粒大,整个做工很像现代的钢针。史云征说:“这是古人用来缝制衣服的,如此细小的针眼应该是用非常精细的石器进行双面钻琢做成的,用它穿破兽皮易如反掌。”

研究意义 

“文化层纯度”全国罕见

谈及本次考古遗址发掘的价值,史云征称,该遗址的“文化层纯度”非常高,土层内出土遗物全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这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这就使得出土器物在同时代出土遗物中更具代表性。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遗址处在河道两侧,突发洪水让这个部落无暇顾及家产,被迫迁徙,才留下了完整且文化层单一的遗迹。

遗址发现的建筑遗迹及出土的动物骸骨及陶器、骨器、石器等,对研究我国6000年前古人的饮食文化、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

近来,石市水帘洞遗址、张夺遗址及正在发掘的小里村仰韶遗址都有丰富的文物遗存出土。这么多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今后怎么处理呢?

“入库后的文物不会被束之高阁,负责发掘的考古人员还将对其进一步研究,比如对文物进行拍照、绘制平面图形以进行文字材料的保存。最后,专家结合资料和实物进行研究,并写成书面形式的学术报告。”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张文瑞说。

名词解释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它分布在整个黄河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地带。目前,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