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吉林集安地区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的发现已140余年,先后历经金石学家、中外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关注。都城周边的遗迹以其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密集、等级高贵、外观完整、蕴含丰富等特征,展现了高句丽崛起过程中政治、文化、军事、经济、风俗的多方位的变迁轨迹,是高句丽鼎盛时期保留下来的珍贵的考古资料,揭示了高句丽民族在崛起初期的文化面貌以及与周边族群的交流、融合的进程,体现了高句丽在中原王朝、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文化链条上的历史地位,堪称东北亚考古遗产的宝库。
考古研究从依据客观遗迹和遗物为对象的独特视角,揭示了高句丽物质文化面貌,阐释其精神文化源流,展现多民族文化属性,完善其社会发展进程。1972年以来的文物保护工程主要有好太王碑碑亭、壁画墓封闭及化学封护、重点墓片维修和环境整治、王陵所在地点的土地划拨和居民动迁、墓区全覆盖安防工程、国内城城墙的局部归安、丸都山城瓮门、城墙及蓄水池的清淤、维护、重点遗迹的监测系统等50余项。高句丽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成果,使边境小城集安迅速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文物观光地。
丸都山城及山城下墓区远景区
丸都山城宫殿址全景图
铜灶
铁镜
高句丽铜鎏金器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吉林省博物馆、集安县博物馆、吉林省考古学习班、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方起东、李殿福、柳岚、张雪岩、傅佳欣、金旭东、宋玉斌、王洪峰、安文荣、王志刚、李光日、孙仁杰、迟勇、董峰等。
江苏徐州汉楚王墓群
江苏徐州地区的汉代楚王陵为西汉时期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及其王后的墓葬,时代延续整个西汉王朝,是我国汉代诸侯王陵中保存最完整、序列最清晰的一个系列。
徐州地区汉代王陵发现和发掘的较多,自1980年正式发掘第一座崖洞墓以来,已累计发现8处18座墓葬,它们分别是:狮子山2座、驮篮山2座、北洞山2座、卧牛山3座、龟山2座、东洞山3座、南洞山2座、楚王山2座。这些墓葬均分布在西汉楚国都城彭城(即今徐州市区)周围的山上,一般与徐州市距离不超过10公里。以上墓葬除楚王山2座汉墓和狮子山之王后墓未经发掘,其余7处15座皆经过考古发掘。
徐州汉代楚王陵能够排出比较明确的序列并归纳出一些基本特征,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对于汉代陵寝制度、典章制度、文物考古、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州地区汉代楚王陵考古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的缩影,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狮子山楚王陵墓考古发掘鸟瞰图
徐州汉兵马俑一号坑发掘
玉龙
陶跽坐甲胄俑
金缕玉衣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
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铜山县图书馆。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邹厚本、尤振尧、蒋赞初、王恺、李银德、邱永生、耿建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