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是周王朝崛起和建立后最重要的遗址。遗址所处区域发现大量商代晚期的土著遗存和西周时期的城墙、宫殿、墓葬、水网系统、手工业作坊和青铜器窖藏等遗迹。
其中,商代晚期遗址为土著遗存的中心遗址,发现刘家文化、碾子坡文化、郑家坡文化的遗存;西周时期遗址为周王朝最大的遗址,发现城墙、宫殿、铜器窖藏、手工业作坊、贵族墓葬、水网系统、道路等早期城市的指标性遗存。
总体来说,周原遗址是从先周时期开始一直延续整个西周时期的一处大型都邑聚落,遗址内发现的各类遗迹、遗物对于研究西周建筑、礼制,乃至整个西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1982年,周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宝鸡市政府批准成立周原博物馆;2016年,依托周原遗址而建设的国内首座国际化考古研究机构——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成开放。
1976庄白一号窖藏清理和绘图
2014年凤雏M11
凤雏甲组全景照
胡(㝬)簋
五祀卫鼎
主要发掘单位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遗址发现者、历任发掘领队、主要参与发掘人员:张长寿、俞伟超、徐天进、王巍、王占奎、曹玮、徐良高、雷兴山、宋江宁、孙庆伟、曹大志、种建荣;徐锡台、刘士峩、孙周勇 等。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为西周时期都城遗址。作为伴随着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起为数不多的成长发展的重要遗址之一,丰镐遗址于1933年被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等在沣河沿岸开展第一次考古调查时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丰镐地区进行过一系列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通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工作,发现的包括大型建筑基址与宫殿区、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遗址、以井叔家族墓地为代表的大片墓地、多处青铜器窖藏等在内的一大批西周遗存,为全面掌握丰镐遗址地下遗存分布状况以及探索和研究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及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迄今的考古工作确定丰镐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初步建立了西周考古学文化分期断代序列,奠定了西周考古学的基础。以 H18 为代表的先周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探讨和研究先周文化、商周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确定了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划分标准。
2011 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通过整理历年考古发现资料,利用 RTK 采集所有遗存的地理信息,初步建立丰镐遗址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和制订丰镐遗址保护、利用及展示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
1983-86M157全景(北-南)
多友鼎
乳状袋足陶鬲
牺尊
丰镐遗址鸟瞰图
主要发掘单位
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发掘领队及历年主持发掘者:徐旭生、石璋如、苏秉琦、王伯洪、石兴邦、张长寿、梁星彭、卢连成、徐良高、付仲杨 等。徐锡台、胡谦盈、郑洪春、戴应新、郑文澜、岳连建 等(参与发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