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钵
天目茶碗
青瓷钵“蚂蟥绊”
日本人或许是除中国人以外最热衷于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器的了。早自约15世纪,日本对中国文化和古物的喜欢及理解就已经很深了。到如今,日本的很多机构或个人收藏有极其精美且具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瓷器精品。然而,有一些他们视若珍宝的传世瓷器却并不为中国的学者看重。事实上,此类东西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历史上曾为谁所拥有。
现在日本所存最古老的中国陶瓷器物是法隆寺传世的唐代青瓷。此外,日本还有唐代的白瓷,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唐代的白瓷水注,大和文华馆藏有白瓷香炉。日本人原来最感兴趣的是唐三彩。现在东京静嘉堂文库藏有不少三彩壶,它们原属岩崎收藏。值得一提的是,类似器物在中国也没有再出土。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三彩壶,原来是横河藏品,之后被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原属于细川家族的唐三彩盘子,是19世纪20年代被带进日本的。1927年,华族会馆做过一个唐三彩展览,展出了57件唐三彩瓷器。中国唐三彩在洛阳被发现后,很短时间内就有人把唐三彩运到日本,之后就办了那场展览。1966年,在奈良大安寺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里出土了唐三彩瓷片。最初,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收藏基本上都是横河捐赠的,有一千件以上。而小山富士夫先生就是从整理横河藏品开始研究中国陶瓷的。另一位日本著名的收藏家广田松繁先生,晚年时也将藏品捐赠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他收藏了很多唐三彩。出光美术馆也收藏了不少中国的青瓷和白瓷。
在日本,有不少宋代的瓷器。小山富士夫先生是日本研究宋瓷的先驱人物,宋瓷也是日本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日本人喜欢定窑和磁州窑的瓷器。其中,特别喜欢定窑白瓷加金彩的瓷器。有白瓷、黑瓷和褐色瓷器加金彩的。这种带描金的瓷器一般认为是在朝鲜半岛出土的。最近,在河北发现了很多此类东西,我很吃惊。小山富士夫先生是1900年出生的,1941年他就进行了定窑的田野调查。1965年他和冯先铭先生到景德镇调查,当时就与刘新园先生认识。最近我还听说北京大学的秦大树重新调查了定窑,在北京故宫[微博]举办了研讨会。1941年,对定窑的历史和地点都基本上不是很清楚。此外,景德镇的白瓷在日本也很多。
在福冈的一家寺庙出土过南宋景德镇青白瓷。其实,在日本出土过很多青白瓷的东西。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还藏有耀州窑的青瓷。而日本所藏的耀州窑中最好的瓷枕,收藏于静嘉堂文库。
在日本有3件汝窑瓷器。一件是小盘子,现在何处,我也不清楚。另一件东西是收藏于东京的茧山龙泉堂。第三件原属安宅收藏品,现藏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是一件汝窑水仙盆。这是安宅于19世纪60年代从法国购买的。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馆长伊藤现在已经80多岁了。伊藤先生早年随着安宅先生,搜集了一些极好的中国文物。
在日本,虽然汝窑的东西很少,但是有一些非常好的南宋官窑藏品。有一件在日本属于国宝级的文物叫做“花生”,是南宋官窑的插花花瓶。现藏MOA美术馆的一件壶则是日本所藏器形最大的汝窑瓷器。另有在日本室町时代传入的南宋官窑碗和琮式花瓶。有一件现藏静嘉堂文库的南宋官窑香炉,现在一般都认为它是在浙江老虎洞窑址生产的。日本人对南宋官窑十分感兴趣。第一个去调查南宋官窑的是米内山庸夫,他是个外交官,曾是杭州的日本领事馆的领事,平时闲暇就去杭州周边调查。他曾与朋友一起去调查,还做了图录,即《米色青磁》等三套。离老虎洞很近的地方他都调查到了。根据他的研究,小山先生写出了《中国青磁史稿》,出版于1943年。从此以后,中国学者也开始对青瓷进行研究。在老虎洞窑址出土过米色青磁,现在日本学界非常关注此类东西。关于这种釉色的青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没有烧好导致的次品,另一种观点是刻意烧造出这种釉色。
日本人也非常喜欢龙泉窑青瓷。有一个瓶子叫“大内桶”,是日本战国大名大内家的传家宝。德川家族传世的宝物中则有一件插花花瓶“花生”。桃山时代很有名的茶艺家千利休所藏中国瓷器有很多传世。在日本传世的中国瓷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两边用铁钉修复的器物,这在日本被称作“砧青磁”。比如,有一件有名的龙泉窑青瓷碗“蚂蟥绊”,它的来历比较清楚,最初属于室町时代的足利义政,东西打破后,他们希望在中国再找到一件,派人到中国却一直找不到那么好的,于是只好找工匠用铁钉修复。“蚂蟥绊”据说盛水之后也不会漏。如今,我请教过中国的研究者,他们没人往碗里放过水,所以也不知道这种修补过的瓷器到底会不会漏水。
和青瓷同样重要的是天目瓷器。天目瓷器中最好的就是曜变天目。现在确认是曜变天目的在日本只有三件,全世界也只有五件。漂亮的曜变天目最初是德川家族所藏,现在在静嘉堂文库收藏。我亲自上手观察过,实际上尺寸非常小。大阪的藤田家藏有一件曜变天目,这个曜变天目在碗里就像星星闪耀,非常漂亮。这种瓷器是如何烧造的,很多学者研究过,但是没有什么结果。其次是油滴天目。在神奈川藏有一件油滴天目。再次是禾目天目。现在在日本非常有名的天目基本上都是原属于战国大名家的。天目茶碗的用途,不一定就是喝茶的,可能是用来供奉菩萨的。此外在日本比较有名的还有玳皮天目和吉州窑的木叶天目。
天目中,第一是曜变天目,第二是油滴天目。接下来就是禾目天目和木叶天目。这个就是天目的排序。这个排序是在15世纪足利将军时代就已经排好的了。曜变天目在建窑里面是无上好的东西。油滴是仅次于曜变天目的。稍微次于油滴的就是禾目天目。以价格论,如果曜变是一万,油滴是五千,建盏是三千,吉州窑的就是一千。16世纪室町时代记载有相关的目录,其中最贵重的是油滴天目和一个茶罐。当时,这个茶罐就可以与很多东西交换,是很珍贵的东西。肯定有很多中国人认为这个民窑的东西有什么珍贵的,但是在日本,这种东西最早是在足利将军时代传来的,就显示了它的重要性,什么都不能换。室町时代的足利将军是用了很多有知识的人去搜集这些东西的。执行这种任务的人被称为“同恒重”,他们既是武士,又是艺术家,有很强的鉴赏能力,是日本最初的学艺员。和茶具同样贵重的就是中国的绘画。茶具和书画、书法之类的在日本称为“唐物”。从15世纪到16世纪,日本对中国文化、古物的喜欢、理解已经是很进步的了。
在日本桃山时代很珍贵的还有中国福建产的青瓷。其中尤为被人看重的有当时被称为唐物的茶叶罐。现藏于静嘉堂的付藻茄子就是中国产的茶叶罐。有一个传说就是,在桃山时代,德川家攻陷了大阪城,德川家族的士兵在战火和废墟中将这件东西找出来,献给了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拿着这个东西非常高兴,给了士兵很多奖赏。其实这件器物很小,可能中国人很难理解这种东西为什么会这么被尊重。事实上,此类东西的重要性在于它曾在谁手上,谁曾经拥有。日本还有一件很有名的茶叶罐叫松山肩卫,通过它的透视图,可以明显看出修补。那可能是从桃山时代到明治时代间,这件器物被弄破了,然后用漆修复了。曾有人把这件东西给冯先铭先生看过,他好像对此不太感兴趣。
日本对中国磁州窑陶瓷很感兴趣。西川家族藏的磁州窑梅瓶非常有名。还有一件有名的磁州窑枕头,是我在出光美术馆工作时买进的。我用这个枕头睡过午觉,睡得很香。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人相当关注辽代的瓷器。小山富士夫先生一直保存到晚年的一件白瓷皮囊壶,其底部有一个“官”字。所以说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辽代,是定窑还是邢窑,仍然不清楚。1941年小山先生调查定窑三年以后,就去调查林东窑。在皇宫里面有窑址的情况非常特殊少见。1944年小山先生调查林东窑拍过照片。那时候,中国学者李文信先生,也在做辽代瓷器的研究。小山先生调查时,曾拍下白瓷、绿釉、黑瓷的瓷片。我自己去调查时,发现不管是白瓷、绿瓷还是黑瓷,胎都非常接近瓷胎,所以我非常怀疑是不是定窑工人到那边,把技术和瓷土都带过去。有一件东西非常重要,它是玉璧底,我怀疑它的年代是不是9世纪。
元代有飞青瓷。现在我们所知的飞青瓷绝大多数都是日本大名家传下来的。现藏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飞青瓷,原属于九井家。也有原属瑞士鲍尔的藏品,现在在日本。也有现藏普林斯顿博物馆的,而原来是在日本大名家传下来的。现藏大维德基金会的藏品,原来也是日本一个大名家传世的。这种东西日本人是特别喜欢的。有关龙泉窑青瓷进入日本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新安沉船。这个沉船是在1323年沉没的。也有些人根据器形相近,认为日本的砧青瓷是不是在元代传入的,但我认为还是在南宋。
元青花进入到日本,最早是在明治时代,但其大量进入是在19世纪70年代。因为,美国的一家博物馆在1965年做了一个元代文化的展览,对日本影响很大。有一件安宅收藏的元青花,有很多议论,现在收藏于山口县一家小博物馆。这东西有说法是从日本一直流传下来的。也有出土于印度尼西亚的元青花,现在藏在出光美术馆。
日本所藏的元末明初洪武样式的瓷器比元青花到日本的时间还要再早一点。目前,大和文华馆有藏明永乐时代的大盘子。出光美术馆也藏有一件直径有60厘米的大盘。出光美术馆另藏有一件据说是从西藏布达拉宫流传过去的瓷器,带有永乐年制的款识。
日本还有一种被称为“云堂手”的青花瓷器,我在上海博物馆也看到过跟这非常相近的东西。15世纪景德镇民窑产过称为“云堂手”的碗。这种15世纪末16世纪产的禅碗在日本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这些东西一般认为是17世纪前后进到日本的,被当时的茶人称为“镇子”。德川将军家传世有一件嘉靖水壶,是当时德川家当作古董买入的。日本人特别喜欢五彩的茶碗,称其为“古赤绘”。在京都本能寺传世有万历五彩花瓶。我认为就是在16世纪同时代引入,然后作为佛寺用品。日本人对五彩的东西非常喜欢。
还有一种日本人很喜欢的就是“吴须赤绘”。这种东西在日本尤其是北部地区非常多。
在日本还有被称为“祥瑞”的瓷器。这种瓷器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下面有款“五良大夫吴祥瑞造”。对于款识的意思,有很多说法。有种解释说五良大夫是日本人,去中国学习制作陶瓷然后做了这件东西。也有说法是一个中国人叫做吴祥瑞做的。就我所知,这类东西,都是大寺庙传世的。其中,有在京都的东本愿寺传世的。像这种造型的器物在日本之外很少见,是不是有日本定烧的可能。最后对这个款识的意思仍然无法理解。在同一时期,还有一种称为“古染付”的茶器。有一段时期,据说这种东西在景德镇没有。但是实际上,这种东西除了景德镇不会有其他产地。在口沿和肩部凸出部位有很容易磨损的地方,在日本称为“虫咬”。毫无疑问这是日本贵族行进时的画面,这个画得太失败了。有六个贵族,六个人后面是一辆马车,轮子画得不好,马车还没有底,是不是有这个可能,是日本将图样放在景德镇烧制,陶工不太理解图样,就画成这个样子了。像这些纹饰都不是景德镇传统纹饰,反而是日本茶道具一直使用的图样。还有一种在日本叫做“交趾三彩”的瓷器。大阪富士田的一位大实业家手非常喜欢一件“交趾三彩”,临死仍在把玩。■
(本文根据讲座整理,讲者系日本京都橘大学文学部文化财学科教授,彭涛翻译,郑汉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