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复澄的担忧——
千年陶瓷文化会不会消失
采访陈复澄时,作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馆长,他还谈到了中国陶瓷文化。他说,理解陶瓷文化,要更加尊重陶瓷的历史,使陶瓷所承载的艺术品回归中国的陶瓷文化中。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产生对中华民族是划时代的一个贡献。关于中国陶瓷文化,陈复澄说,这个课题比较大,谈文化这个东西,首先对文化两个字要有所了解。最狭义的文化两个字应该就在文字和文学两个方面,一个人有没有文化,认得字,能读书,就是有文化了。再大一点,文化是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包含。再大一点,整个社会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凡属于精神方面的内容都包括在文化之内,凡是属于物质这方面的内容,都包括在经济范畴之内。陶瓷文化是比较大的课题,谈小,可以说在陶瓷当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学和艺术就是一种文化,比如说一个瓶子上,每个历史时期风格不一样,书法不一样,绘画不一样,表达内容不一样,这是一种文化。我们说大,凡是和陶瓷相关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就是陶瓷文化。
谈起陶瓷文化的传承,陈复澄认为,民族陶瓷艺术的发展,在形式上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打上时代的烙印。作为传承者,陈复澄表示,我们传承的就是一个“神”,就是神韵、感情。这种文化的精髓为人们继承下来,将陶瓷文化与现代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感觉,于是就成就了对陶瓷文化的传承。
1983年,陈复澄开始尝试用刀在泥坯上进行创作。通过20多年的创作,逐渐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承认。在这门艺术成熟过程中,他想,能不能把他的艺术和生产结合起来,让艺术能变成千千万万人得到的东西。于是,他把艺术创作的方法带入到企业生产当中,把刀笔书法写在瓷砖上,作为实用的建筑材料的一种产品,更具有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建筑陶瓷是陶瓷的一部分,包括建筑陶瓷地砖、墙砖。其实陶瓷还有日用陶瓷,是老百姓的生活用品,比如碗、勺,还有工艺陶瓷,都必然要有文化,就像古代,家里如果没有摆上几个青花瓷,这个家庭就没有文化一样。
陈复澄直言,大家对刀笔书法不见得有很深的理解,因为终归是艺术品,但是对一种产品来说,很多人一看就懂了。比如,和古代的、现代的紫砂壶不一样,陈复澄用他的刀笔书法在壶上进行装饰;还有复澄砚,他亲自做的砚台,跟其他工艺师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也是得到艺术界认可的。陈复澄表示,他个人更关注陶艺作品的艺术品质,关注其是否可以传承。
其实,在那些作品里,陈复澄表达的不仅是家国之思,而是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流逝的担忧。比如,景德镇这个靠口口相传的手工艺文化而驰名中外誉满千年的瓷都,正面临都市化、工业化的双重围剿,千年相传的陶瓷文化正在消失中。
陈复澄说:“我出任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馆长,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肩负着建筑陶瓷的继承与创新,每年都在做,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独具特色的新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