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紫砂价格岂能根据职称定






[日期:2011-03-1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吴聿立 [字体: ]

   在当下的紫砂艺术市场中,制作者的技术职称成了紫砂艺术品(本文主要指高档紫砂壶)价格的决定因素。《中国民间艺术市场及其案例研究:中国紫砂艺术研究》调查发现:“目前,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价格通常都在六位数以上,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价格大都不低于五位数……”这就导致不少宜兴紫砂从业人员把评定职称当成了第一要务,年年趋之若鹜、炽热不衰。而有些受市场热捧的功成名就的“大师”因事务缠身,或禁不住利益诱惑,不得不昧着良心销售“代工壶”……

  以上种种,不仅影响了我国紫砂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侵蚀了艺术品市场的肌体。下面,我们就剖析一下当下影响紫砂艺术品价格的几大因素,看看到底谁能客观公正地决定其价格。

  职称越高作品越贵是现实

  在庞杂的紫砂陶消费群体中,以收藏和投资为目的的消费者,因经济实力、审美情趣以及鉴赏能力各不相同,而对不同风格紫砂器的需求各异,但价格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从近年紫砂陶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其价位大致受制作者的技术职称、作品的社会认可度、文物价值及制作工艺、造型等因素影响。

  与书画、玉器等艺术品的收藏一样,制作者的技术职称(荣誉称号)是当前紫砂器价格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民间艺术市场及其案例研究:中国紫砂艺术研究》指出:从国家级大师到省级大师或工艺美术名人,再到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直至工艺美术员,其作品的价格呈金字塔状,越往上就越高。就是说,一件紫砂器的价格是与其制作者的专业技术职称相吻合的:作者的职称越高,其作品的价格就越高。目前,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价格常常在六位数以上,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价格大都不低于五位数,而助理工艺美术师的作品价格一般也会在千元左右。正因为作者评有专业技术职称或晋升了专业技术职称,其作品价格就与日俱增——可按几何级翻倍,所以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宜兴陶瓷业的从业人员对评定职称一事历来趋之若鹜、炽热不衰。

  除技术职称外,紫砂制作者的社会认可度亦可影响紫砂器的价格。这里的社会认可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使紫砂文化得到了广泛普及,让喜爱紫砂的人认识并了解了一批实力派紫砂陶艺家和他们的作品;二是各类商业性会展活动的频频举办让紫砂器有了广阔的展示空间。全国各地每年与紫砂陶有关的各类茶博会、工艺品或旅游品博览会等常年不断,很多参展的作品都能获得一定的奖项,都为艺人们推介自己的作品添加了重重的砝码。

  紫砂爱好者收藏的对象除了当代名人的作品外,还有“古壶”、“民国壶”及1954年~1982年制作的“早期壶”。这类壶由于具有时代特征和断代标准,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另外,这些紫砂壶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带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因素。因此,文物价值也是评判紫砂壶价值的因素之一。

  除了以上因素外,理应成为市场价格最主要决定因素的紫砂器自身的特点,如材料、工艺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

  对话专家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认为:艺术品价格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系统,今天需要确立、建设自身系统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标准,因为这关系到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及其路子,可谓是重大而又核心的问题。

  记者:在影响当今紫砂价格的四 大因素(技术职称、社会认可度、制作工艺及造型和文物价值)中,制作者的技术职称属决定性因素。作为长期研究中外艺术品市场的专家,您认可这种定价方式吗?

  西沐:客观上讲,艺术品市场价格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大而难的问题,并且是一个难以进行理性分析的题目。它不仅受理性的价值取向驱动,还受到不理性的购买偏好取向驱动,有好多非控因素存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人们更多地看重制作者的技术职称及官方地位和名号,是一种客观存在。这可能是由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水平与状况所决定的。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构成中,礼品市场还在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健全、相关审美标准及价值评价体系都尚处于缺失阶段,导致普通的收藏者很难科学、系统和公正地评判一件艺术品的审美及价值。当然,这不能迁罪于收藏市场,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大的世纪性课题,即使在艺术界、学术界也处于研究阶段,不少时候为此还争论得狼烟四起,远未达成共识,更不用说建立相应的标准与体系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只好更多地依赖于由公权力给予艺术品及其艺术家的认可与认定。于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代表一个人学术水平的职称,其次是彰显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力的官位及由公权力部门授予的各种名号。

  一旦这种价值评判取向形成,人们就可能更多地把这些符号的称谓当成艺术本身。这时,根据称谓的高低来划分艺术水平,从而代替艺术的价值发现。这种导向一旦形成,就立即会通过市场机制传递并影响到艺术家及收藏家的行为,于是就出现了艺术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创造上,而是更多地去结合公权力并力求获得相应的荫护;藏家也不用发现的目光去收藏,而是“逐名”。于是,“名”越来越成为当下艺术界与艺术市场中的战略性资源,而艺术创造所应有的价值却被边缘化。问题的关键可能并不止于此,而是这种趋势现在愈演愈烈,并呈现出扩大化趋势,着实值得人们反思。

  记者:这种由官本位文化等因素决定的不正常价格评判标准在书画、木雕等艺术行业中同样存在,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紫砂从业者为职称疲于奔命,耗费大量本应用于艺术创作的心血;二、“代工产品”大量出现,蒙蔽消费者。这两个后果似乎都不利于紫砂的艺术创作及其市场发展。

  西沐:产生这一问题,礼品市场是根源,市场机制是推手。而认清了这两点就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路径。事实上,无论是礼品市场也好,市场机制也罢,最终形成的是一种价格赖以生成的价值建构体系与标准。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只有不断发现与壮大艺术品资本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壮大可以不断地减少与降低礼品市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消解其主导地位,在市场基础的深处瓦解这种唯名是金的价值判断取向,逐步回归艺术价值的本位作用;其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可以为新的艺术品市场机制的形成提供支撑与保障,从而切断唯名是图与价格间的市场传导链,催生艺术创造价值论与市场价格间的关系链。

  还有,艺术品资本市场会依托其强大的购买能力与市场推进能力发挥其本来就有的价值建构能力,从而为建立与培育新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判断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可以说,艺术资本是新世纪以来我们看到的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新的建构最为重要的一种战略性力量。

  记者:从良性发展着眼,我国紫砂艺术市场及其价值建构工作如何才能真正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探索之路?

  西沐:以长远来看,价值建构工作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迅速建立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理论体系——可将现代市场管理中的经营理念与技术引入艺术品资本市场,着重研究诸如艺术品市场标准、艺术品评估体系、艺术品交易渠道及平台、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环境等内容。同时,相关部门应搞好统筹协调与发展规划,并针对不断出现与发展过程中的艺术品资本创新组织与形式进行评估;其次,要考虑设立相关机构、制定配套政策——可建立相应的权威指导管理及监管机构,专门成立一个多层次的管理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服务、管理监督等作用;第三,只有高品质的艺术品才能长久支撑市场价值,因此艺术品市场本身的建设也必须关注;最后,要大力规范与发展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