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谢曼伦 吴震:砂艺中坚之杰出者(图)






[日期:2011-04-11]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原琳 米丽珊 [字体: ]

  

“合璧如意”壶  该作品2006年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谢曼伦 吴震


  她性格爽直,偏爱竹子的高洁气质;她做的竹器形态逼真,气度挺拔;他大度包容,尤喜光器的简约大方;他设计的紫砂线条流畅,意蕴深远。他们是50多年共同走过的两口子,在宜兴,他们的紫砂陶艺每每被人称道,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称他们“既是当代紫砂继承与发展中的见证人,也是砂艺中坚的杰出者”。

  壶艺大家的龙马精神

  谢曼伦是紫砂花塑器泰斗朱可心的得意弟子。她进入宜兴紫砂厂的时候刚17岁,朱可心在艺德方面、做人方面的严谨态度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她,而且蒋蓉和顾景舟也经常会对谢曼伦进行专门的辅导,她的艺术功底因此扎实而广博。在同一批入厂的学员当中,谢曼伦属于肯钻研,而且心灵手巧的一类,她总是跳级,当别人还在做二年级的活儿时,她已“翻手”去做三年级的活儿了。在朱可心身边待了一年零十一个月后,表现优异的谢曼伦到紫砂九厂做了小辅导。

  吴震比谢曼伦大两岁,刚入厂的时候在吴云根身边学艺,后来因为表现特别优秀,被厂里选派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修科学习3年,回厂后被分配到紫砂厂研究所工作,在当代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门下学艺。在这一时期,顾景舟的壶艺风格对吴震的学院派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1年,经人介绍,谢曼伦与吴震认识并开始交往。谢曼伦生肖为马,大谢曼伦两岁的吴震属相是龙,当地俗语有“龙和马一朵花”之说。其实,用成语“龙马精神”来形容他们的最终结合也非常贴切,正是他们的结合,使二人在紫砂艺术道路上能够互相探讨,更进一步;也为紫砂艺术史上留下了风格独特的艺术语言。

  来自生活的紫砂艺术

  谢曼伦与师傅朱可心一样,主要作品是花塑器,在花塑器当中,她又尤其喜欢以竹为题材的作品创作和制作。这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被人称为有男儿气魄的谢曼伦坦言自己喜欢挺拔、刚劲的竹子,不喜欢缠绵的个性。

  花塑器与光素器最大的不同在于,花塑器有着与生俱来的“仿生”特性。肖形状物、形态逼真,是每一件花塑器最基本的要求。而谢曼伦却认为,要做好一件花塑器,不光是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比如松、竹、梅就不光是把功力体现在花瓣、梅桩的形态逼真上,还要把那种高洁的气质体现出来。

  为了把作品做得活灵活现,谢曼伦经常去观察竹子一年四季的不同形态,等到下手做壶的时候,英姿飒爽的竹姿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到了作品当中。古人用“胸有成竹”来形容文同画竹,谢曼伦做竹器也一样做到了“胸有成竹”。

  因为花塑器象形自然生态,许多题材都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所以谢曼伦对于生活总保持着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她的代表作“大桑宝”壶就是原汁原味生活的再现。桑叶的筋纹线条、蚕宝宝的每个动态都似“活”的一样,这就是她认真细致地观察、日积月累地积淀收获的成果。

  源于自然,来于生活,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谢曼伦作品的最大风格。她集大家之精髓,又具鲜明的个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主题。

  艺术争鸣的和谐统一

  与谢曼伦的作品来自生活略有不同的是,吴震的设计风格是非常典型的学院派,而且,吴震喜欢光素器更多一些。因此,在这两口子中间经常会发生关于艺术的“争鸣”。当“艺术的争鸣”出现后怎么办?谢曼伦表示“谁有道理就听谁的”。与此同时,两口子也发现,在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与统一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作品风格也越来越成熟。

  “合璧如意”壶就是融合了谢曼伦和吴震艺术精华的作品。这款作品由吴震设计,谢曼伦手制。这是一款脱离了一般器型范畴的作品,线条简洁凝练,富有张力,纹饰庄重有力,韵味无穷。这款作品被收入《谢曼伦吴震陶艺作品集》,作品集首发时,邀苏州市文化局并率苏州书画界一批大家前来助兴。苏州市文化局原局长周文祥为此壶题词“珠联璧合 比翼齐飞”,故作品以合璧如意为名。

  50多年来,像这样两人合作的作品不胜枚举,二人的作品风格也以构思新颖、优雅完美、稳重纯朴、严谨周正而著称。他们正是在不断的争论与统一当中,逐渐地进入了“你中有我”的艺术境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