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澄城窑黑釉瓷:渭北高原上的黑珍珠






[日期:2015-01-24]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佚名 [字体: ]


  明末清初的澄城窑,烧造的黑釉瓷器最具自身特色,黑釉器在装饰工艺上有了突变性的发展。一种是采用贴花手法进行装饰,在类似大龙缸式的大缸上,或贴饰兽耳衔环和鼓钉纹,或贴饰缠枝莲荷,花纹凸出器面,与黑釉融为一体,在统一中富有变化(图8)。另一种是采用剔刻花手法进行装饰,纹样以开光形式分布在酒樽的腹部或大罐的肩部,花纹多为结有飘带的杂宝、暗八仙、五岳八卦类(图9),稍后又有了折枝、缠枝草卉和瑞兽、神话故事之类(图10)。

  尽管上述自身特色明显,但目前可供断代参照的出土资料缺乏,较难区分出明末与清初的界限。此时的黑釉瓷,造型精美多样,瓷釉漆黑乌亮光泽强。在纹样装饰手法上,继续使用明代所创的剔刻花工艺,但纹样的构图和布局有了变化。由明代的前后开光单层分布,增加了多元分格和多层构图纹样。花纹中除了明代的纹饰外,增加了象征福寿的寿桃、佛手之类,还出现了“忠信孝悌”(在尧头窑瓷器上误作‘弟’字)等类反映伦理道德的文字(图11)。这种工艺独特、风格别致的尧头窑剔刻花黑釉瓷主要流行在晚明到清代早期,清中期后比较少见。在清代澄城窑黑釉瓷的装饰上,还采用了模印和雕塑两种手法。模印纹样主要用在模制成型的器物上,尧头窑的此类器物见有梯形枕、四方香筒、半剖式扁平壁挂等。纹样呈凸起的阳纹,有折枝花卉、博古插花、连珠、太极、云雷、钱纹等,还往往配吉祥文字和诗句。

  澄城尧头窑黑釉剔刻花工艺,与山西黑釉瓷工艺近似,只剔刻花纹部分,再铲地去掉不用的黑釉,使纹样成为凹陷釉下的阴纹。此种剔花不仅工艺简便,而且剔出的花纹更加清晰、鲜明、独特,纹样的视觉效果黑白分明,十分明快。此种器物曾在西安交通大学所在地古墓中有出土,表明当时该窑瓷器不仅销售在陕晋接壤一带,在明代西安府亦有销路。同类装饰题材的刻花装饰在澄城窑黑釉、茶叶末釉、酱釉瓷中出现。澄城文化馆近年征集到大量剔刻花黑釉瓷,造型多为大罐。


  澄城窑明末清初时期的黑釉剔刻花瓷器,在大罐的腹部尤其喜用一种窗棂形的分隔装饰,在分隔区域内剔刻不同的装饰图案(图12),这种布局在陕西民窑中比较少见。笔者见《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西》中收录的一件大同出土茶叶末釉筒形罐(图13),时代定为金元时期,高18.9厘米,为山西大同市四牌楼西南地下通道出土,大同博物馆藏,逆向刻写有“香花供养”四字。这种窗棂形间隔布局与澄城窑黑瓷接近,此件筒形罐年代或许断代偏早,为明代可能性较大。其布局与澄城窑明末清初大量流行的这类黑瓷刻花布局较为接近,或有传袭影响关系。   



  明末清初澄城窑黑釉剔刻瓷存世品颇多,澄城县博物馆、文化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都有保存,且不乏精品,民间保存数量更大。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末清初黑釉剔刻四兔纹黑釉双耳罐(图14),虽然施釉仅为黑釉,但四处兔纹剔刻工艺各不相同,表现各异,体现了澄城窑剔刻花工艺的灵活运用和高超技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