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制瓷业的发展史和深厚博大的瓷文化,而锔瓷是伴随着中国瓷器业的发展而诞生的,是中国瓷文化的一部分,世人所知的“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这句歇后语就是从锔瓷这一行当里出来的。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即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
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扎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锔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锔瓷技艺由宋代流传到民国时期,流传了上千年,然后逐渐消失了,锔瓷技艺濒临失传。
现今许多博物馆收藏着“补钉”瓷,即所谓的“锔瓷”。昔日,民风朴素,以节俭为传统美德的时代,若是餐具出现裂痕不忍丢弃,或不慎打破传家之宝,或有纪念性的陶瓷器,请补瓷匠补瓷。如此完成的称“锔瓷”,据說锔瓷滴水不漏。由于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加工生产的产量超过使用量,而且物美价廉,瓷器坏了,扔了,再买新的,不会花高价去锔补修复,使得民间普通的锔活手艺无活可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锔碗匠先用绳子固定碎片,再在接痕两侧的钻眼部位,抵紧钻杆,来回拉动小弓,然后将锔钉嵌进钉眼,仔细锤实敲紧,最后涂上糯米浆和骨胶。价格依据锔钉的材质、大小而定,黄铜的比铁的贵,大的比小的贵。由于锔钉是从器物的外壁嵌进去的,同时又不穿透内壁,所以碗内不见钉痕,盛汤盛水不漏。
其实在过去,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了,锔瓷本身成了一种装饰。明清时代,有些人开始把品相完好的紫砂壶特意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请锔匠锔好,有时还要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此来把玩和炫耀。明末时的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中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看来,玩残壶的人自古就有。当你把一把新锔的紫砂壶,养到锔子和茶壶融为一体的时候,看到壶上的锔子成为壶本身一部分的时候,那时的锔钉给紫砂壶所平添的几分古朴,就别有一番韵味。
现代锔瓷艺术
台湾的艺术家陈高登,传承知物、用物、爱人敬天的惜物哲学,将传统锔瓷修补术用于现代器物修补,创造融合当代生活美学的作品,再现锔瓷艺术之美,或许也是瓷器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