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从“工业瓷都”到“文化瓷都”






[日期:2010-05-11]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去年11月11日,来自美国、英国、立陶宛、爱沙尼亚等 9个国家11位国际陶瓷艺术家,依依惜别月记窑,各自踏上回国路。这意味着第一届月记窑国际当代陶艺家(柴烧)研讨会圆满闭幕;而作为我县瓷文化创意活动的缩影,该活动也意味着我县正由“工业瓷都”大步迈向“文化瓷都”。

  “逼”出来的转型升级

  “有文化内涵的产业才有生命力,缺少文化内涵的陶瓷产品纯粹是工艺品,赋予陶瓷产品文化内涵才能成为艺术品。”早在一个多月前,到月记窑国际陶艺中心调研的县长李辉跃,语出肺腑。

  不容置疑,我县陶瓷产业正面临着“不得不”的产业升级。作为我县龙头企业之一,龙鹏集团生产的陶瓷、树脂工艺品基本全部出口,销往美国、欧洲等地。公司副总经理陈少辉告诉记者:“诸多因素影响,使企业日子比往年艰难了许多,去年以来,陶瓷产品订单量一下子就减少了50%左右。”

  而土生土长的陶瓷企业家,卓越陶瓷研究所所长颜宝敬却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不是坏事。它让我得以沉静下来,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思考今后的创作方向。”

  作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陶瓷产地,我县整个陶瓷产业还是以加工、模仿为主,整个产区还是“加工区”、“生产区”、“制造区”而不是“创造区”、“文化区”。近几年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陶瓷产业成为“微利润”产业。而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把特别是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把我县陶瓷业的转型升级推到了风口浪尖,“文化突围”迫在眉睫。

  好风凭借力。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福建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我县从工业瓷都迈向文化瓷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此,如何既传承弘扬我县独特的民窑文化又博采众长,通过文化注入唤醒传统产业的青春活力使之迸发创新创造的热情,这成了横在我县政府以及企业面前的课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