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德化当代艺术瓷“火势”背后的思考是热钱催生 还是盛世收藏






[日期:2011-08-15] 来源:德化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近年来,德化瓷雕艺术品市场日渐升温,不论宋元明清各时期或是当代作品,价格一路看涨,甚至出现一些当下老艺人的作品被一次性买断的现象,这多少让人有点“雾里看花”。据国外专业人士估算,目前中国已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热钱涌入艺术品交易市场。对此,有人认为德化瓷塑品价格看涨是大量热钱催生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盛世收藏”的必然。

    老瓷雕艺人的作品一路看涨

    一段时间来,记者在泉州、德化等古玩市场看到,一些收藏家对当现代的德化名家创作的瓷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王则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德化国营瓷厂从事瓷雕创作工作)、苏清河、邱双炯、陈德卿、杨剑民、柯宏荣、陈桂玉、许兴泽、苏玉峰等一批瓷塑大师的作品,不但相继看好,有些甚至可以用炙手可热来形容。不言而喻,这些大师的作品价格直线上升也在情理之中。包括有潜力的青年瓷艺家苏珠庄、陈仁海、、陈明良、颜松柳、连紫华等人的传统瓷雕作品也相继看好。值得一提的是,老艺人陈德卿生前的大部分精品之作已被泉州收藏家魏芳汉收入囊中。

    德化一位收藏者说,当代雕塑名家王则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德化创作的《卓文君》、《蔡文姬》、《田头会计》等瓷作,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特殊,作品开发后交由国营厂批量生产。因此产品不但没能钤上作者个人印章,而且拥有一定的数量,然而,在当下市场上,此类作品已相对稀少,每件作品均在万元以上,这与几年前的每件几百元价格相比,呈现了数十倍的增长。

    国家级大师苏清河近年来的作品同样一路看涨,由于创作数量有限,甚至出现无货可供的现象。目前,他的作品每件价值数万元,有些精品之作更高。由于数量有限,当地“千瓷阁”瓷器店的郭总说,去年向苏清河大师预订几件作品,至今还无货可取。

    泉州现代瓷收藏家魏芳汉,近年来花巨资把陈德卿早年创作的大部分精品收刮一空。目前,据德化收藏家许回成称,陈德卿师从父亲陈其泰(清末民初德化著名的瓷雕大师)和当代著名雕塑家王则坚,仅其创作的堪称经典且存世不多的《鲁班》瓷作,现在每件价值起码50万元以上,另一件高45厘米《一苇渡江》的瓷作价值现已超80万元。
市场注意力将转到现代名家作品

    魏芳汉说:“在2009年,一尊明代德化何朝宗的品相效为完整的《观音》瓷雕,价格亦不过二三十万元,而到如今短短一年多时间,在2010年11月5日的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亚洲艺术品及西洋古董拍卖会”专场拍卖会上,何朝宗款‘渡海观音’在会上以4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30万元)被泉州人拍得。增值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对此,魏芳汉认为,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品交易市场“涨势”或将持续。下一步,市场注意力将逐渐转移到鉴定门槛较低,又符合当代人审美观的国家级工艺大师制作的当代瓷雕艺术品上。

    然而,对于当下德化现代瓷看涨的现状,有人也认为此中价格有“虚火”成份。具有实力和收藏经验的魏芳汉对此分析说,作为现代瓷的收藏者,则必须具有收藏智慧及对作品的分析判断能力。百万元以上的作品,以理财增值而言已无价值可言,但三五千元的作品,有的已是礼品化的东西,不但作品数量巨大,而且与收藏“物以稀为贵”的信条格格不入,所以收藏者出手时要有所甄别。

    创作者需要一颗澄明之心

    目前,德化瓷雕市场有点“火势”。泉州一位经营德化瓷器多年的老总无奈地对记者说:“现在德化瓷雕价格看涨,甚至出现一些名气不大、大众化的产品,也一路‘高’歌入市。我曾对一位瓷艺人不客气地说,这样的高价产品你还是自个留着享用吧。”

    针对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虚火”过盛中存在的一些乱象,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也曾这样评论说:“市场可以让艺术繁荣,市场同样可以让艺术腐败,一切全在创作者的把控之中。”

    其实,近一两年来,由于受通胀压力影响,德化瓷业也将面对着产业升级,所以当下创作的瓷塑价格看涨似乎也是必然。但应该理智地看到,一些资历浅,作品内涵、创新欠缺的产品也想在“高位运行”。如果不把握好分寸,一旦站“高”了,摔下来也一定很惨。因为高位运行、富有艺术成就的作品并非一日之功,只有“澄明观象”,才能达到“悟对通神”的境界。所以,要想成为一位有作为、有“价位”的当代艺术家,首先应该是现代精神的觉悟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