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海南古窑遗存39处






[日期:2023-08-21]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进行史前考古学调查时,发现了一处古代岩画遗存,这项考古发现刷新了人们对海南古遗存的认知。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处岭南,远离中原腹地的海南岛,还有着不少烧制陶瓷器的古窑址。

目前已知海南有39处古窑

位于澄迈县中兴镇福安村的福安窑址是现今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海南古窑址。2002年,海南省文物考古所对福安窑址进行了第一次试掘,根据其出土器物的造型、釉色等特征,发掘者初步认为窑址年代当属元明清时期,此次考古试掘填补了海南省古窑址发掘工作的空白。

澄迈美杨窑青釉瓷权

2004年,海南省文物考古所对福安窑址进行了再一次发掘,发现窑炉5座,属龙窑类型的横式阶级窑。根据福安窑横式阶级的龙窑形制与清代福建地区相似的特点,再结合出土的铜钱“洪化通宝”(清康熙年间吴三桂之孙吴世蟠时期铸造)初步推断,福安窑址的年代为清代,这也改写了原有学者对其年代的认识。

根据现有的考古调查来看,海南岛的古窑址已发现39处之多,这些古窑址以龙窑和馒头窑居多,基本遍布海南岛。在已知的39处窑址中,像定安县大坡村窑址和临高县昌南窑址属于新发现的古窑址,并不见于原有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调查记录中。临高县昌南窑址中的“昌南”两字自然让人想到江西景德镇。宋景德年间,以年号赐名昌南为“景德镇”。所以,昌南的村名是否与窑业及景德镇有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福安窑系是个大家庭

那福安窑址烧造的釉下彩瓷器是青花瓷吗?从澄迈多个窑址的实验数据来看,大部分瓷器不含有钴元素,也即不是青花瓷。因此,福安窑系的釉下彩瓷器称作青釉釉下彩瓷更为准确。当然,也有一些实验数据中有明确的钴元素存在。所以,不排除海南岛古陶瓷中有一部分是青花瓷的可能性。

澄迈美杨窑青黄釉碗

从澄迈县的几处窑址来看,应形成了以烧造青釉、青釉釉下彩等瓷器为主的窑系。这几处窑址只有福安窑经过两次考古发掘,所以澄迈这些窑址称作福安窑系是比较合理的。

福安窑系中,仅福安窑就有横式阶级窑5座,总面积约6650平方米。两次考古发掘出土有各类陶瓷器4000余件,垫饼上万件,陶瓷器的残件遍布福安窑址的保护区内;深涌岭窑和碗灶山窑也各有5座窑炉,从深涌岭的瓷片堆积地层和残存的窑体来看,应也有较大的产量。

儋州市碗窑村窑也有窑址5座,周边遍布陶瓷器残片;万宁市山根窑址也有较多的青釉瓷片发现。从烧造陶瓷器的种类来看,碗窑村窑和山根窑应也可归入福安窑系。

与福建古窑疑是“近亲”

福安窑系瓷器的品种包括青釉、青釉釉下彩、青绿釉、仿哥釉等多种,器形种类繁多,有碗(有圈足和饼足之分)、盘、碟、壶、瓶、杯、罐、炉、象棋子、瓷权、象生器等。福安窑系窑址纵贯海南岛南北,从窑址体量、数量和烧造品种等来看,其瓷器的产量是很大的。

澄迈美杨窑青釉瓷壶

另外,沿南渡江中下游、昌化江等沿线应还有不少窑址有待发现。这也纠正了原有地方志中所谓“宋《食货志》:贾物自高化至者唯瓦器之类。今琼货精美者皆来自广”的记录。如此多的陶瓷器窑址,多分布于近河近海的地区,是海南能够从事陶瓷器对外贸易的基础。

虽然海南地缘上似受广东影响较大,但通过窑业技术的比对来看,两地有明显的差异。海南古窑址与福建武夷山地区古窑址,无论是窑具、窑业技术和装饰工艺以及器物上,反而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其实,海南本身就有大量的福建移民。《桂海虞衡志》中记有“闽商值风,水荡去其货,多入黎地,耕种不归”,《海南移民史志》中也有福建移民详细的介绍。从这些记录来看,海南的窑业技术来自福建的观点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移民为海南 带来制窑技术

宋元之际,福建陶瓷器是外销瓷的主力军,及至明清,即便景德镇后来居上,福建仍占有较大比重。像泉州、福州等港口都是全国举足轻重的外贸中心。借此地利,福建陶瓷器远销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

昌江旧县村窑址采集的瓷片

从福建来琼的大量移民,其中自然不乏陶瓷工匠,他们的迁移也带来了福建的窑业技术。而且海南省西隔北部湾与越南为邻,东、南两面海域则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相靠。在与他国外贸的交通距离上,海南比福建的条件更为优越,运输时间短,成本也更低。

海南既有闽人窑工的加入,以海南为基地烧造陶瓷器便有了人力和地利的优势,并且,海南几处窑址中,确实发现有福建和浙江青瓷的瓷片标本。

以旧县村窑址为例。旧县村窑址所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旧县村,自隋唐就作为昌化地区的县治所在地,《乾隆琼州府志·地舆志》记有“(隋)即汉至来县故地置义伦、昌化、吉安三县”,“县城位于昌化大江北岸,距昌江6里许”。

外贸瓷的一个重要中转口

从旧县村发现的青瓷,和青黄釉标本的胎质细腻度、瓷化程度和釉色润度以及造型来看,与福建、浙江地区烧造地都比较接近,完全符合贸易瓷的标准。

昌江旧县村窑址采集的瓷片

值得一提的是,旧县村窑址中发现数片饼足瓷片。饼足瓷器在其他省份一般在唐代中期以前烧造,但考虑到海南自身的地理等情况,以及与饼足瓷片一起发现的,还有宋元时代的圈足青瓷。因此,推测这些饼足瓷片年代可能为宋元时期或以前。这也是海南在宋元之前就已经能够烧造成熟且质量较好的瓷器的重要证据。

此外,在旧县村窑业遗址还发现有龙泉窑系的瓷片。这些窑址内的龙泉窑系瓷片,自然不是旧县村窑烧制,推测应是旧县村窑工匠学习的样本。旧县村地处海南西部,临昌化江靠近海边,自然是便利的贸易港口。这里很可能曾是海南古陶瓷与福建、浙江等地外贸陶瓷器的一个重要中转口。

澄迈金江曾叫“小苏州”

从已知的海南岛古窑址分布来看,瓷窑数量最多的澄迈县,无疑是海南的制瓷中心。澄迈县可确定的大型制瓷窑址,至少有4处,沿美杨河而下,应还有不少窑址有待发现。

清代,澄迈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已呈现出繁荣之势。据《光绪澄迈县志·建置志》记载:“金江镇,旧名打铁,在新安都。山川秀明,人文渊薮,货物所聚,舟车所通,人咸以‘小苏州’目之。”在清代,澄迈金江镇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货运水陆交通发达,当时的人,都称其为“小苏州”。

昌江旧县村窑址采集的瓷片

苏州在清代是有名的外贸中心,尤以丝织品行销海内外,金江镇能有“小苏州”之称,可见其商业的发达。这也是海南陶瓷器可能外销的间接证据。另,据《道光广州通志·琼州府·山川略》记载:“石公式港,在县西二十里。其源有三,一曰稍阳水……一曰沙地水……一曰西峰水……三水俱会此港入海。凡贾人巨舰,多泊于此。”

从“贾人巨舰”便可看出,澄迈县石公式港,在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交通便利,陶瓷产量又大,澄迈县烧制的瓷器,极有可能用于外销。

海南古陶瓷,相比于福建、江西和浙江等陶瓷大省来说,产量是相对比较小的。但就海南人口使用数量来说,海南古陶瓷是完全具备外销条件的。并且在水下考古发现的一些出水瓷器中也有与海南岛古陶瓷形制相似的器物。

现有的海南古窑址和陶瓷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水下考古的资料也在不断更新。随着相关资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海南古陶瓷外销的更多证据,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被陆续发现。

海南古窑

陵水

古楼窑址

昌江

旧县村窑址

儋州

碗窑村窑址

东方

窑上村窑址和镇州窑址

三亚

儒学塘窑址和高山窑址

定安

石岭村窑址、黄桐岭窑址、大坡村窑址和坡上园窑址

万宁

琉川窑址、山根窑址、上灶村窑址和下灶村窑址

乐东

三曲沟窑址(新民村窑址)、抱由窑址、三坎窑遗址(田村窑址)、丹村窑址和羊上村窑址

澄迈

碗灶墩窑址、碗灶山窑址、瓦灶墩窑址、深涌岭窑址(深田山窑址)、福安窑址、红泥岭窑址和美杨村窑址(缸灶墩窑址)

琼海

中墩村窑址(田朗园窑址)、红花村窑址(上山窑址)、黄竹坡窑址、礼都窑址、瓮灶朗窑址、下埇园窑址、龙头坡窑址和汪洋窑址

白沙

什吾窑址和九架老村窑址

临高

五尧村窑址和昌南村窑址(作者简介:刘亭亭,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文物进出境陶瓷类、玉器类责任鉴定员。)(刘亭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