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千年前的古人如何烧制陶器






[日期:2021-01-10] 来源: 亚洲考古  作者:佚名 [字体: ]

      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在墓地西南部发现的一座,唐代生土立柱式陶窑,再现了这里的古人制陶的过程。

      这座陶窑位于墓地西南边缘,北部被两座地面葬叠压。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考古队队长王永强介绍,这座陶窑是考古队于今年7月发掘清理,其位于墓地西南边缘,北部被两座地面葬叠压。

      陶窑呈半地穴式结构,总长3.9米,宽2.4米,深3.1米,窑室、火塘和操作台,都是在原地面直接向下挖掘而成,窑室呈椭圆形,操作台呈长方形。

窑室呈椭圆形

      考古工作者根据地面葬的墓葬形式,出土遗物,以及从窑址挖掘出的陶片判断,这座陶窑的年代应该是在唐代。

      在对窑室中部发掘清理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一个长方形立柱,立柱高1.1米,底部长80厘米、宽73厘米,顶部长55厘米,宽43厘米,“这种生土立柱式陶窑在新疆还是第一次发现。”该考古队成员说,窑室下面有火塘,中部的生土立柱起承重作用,“立柱上面使用一些土坯结构或者其他结构进行棚架,再在上面放置陶器进行烧制。”这种结构的陶窑,一方面可以让陶坯受热均匀,另一方面烧制的器物数量也比较多。

      考古工作者在这座陶窑清理出,大约3千件陶片,根据陶器器型判断,有单耳罐、陶瓮、陶钵、陶灯等。

陶窑内部

      “这座陶窑应该是为拉甫却克古城服务的。”该考古队成员介绍说,考古队曾在拉甫却克古城采集到少量陶器,其器形和陶窑出土的陶器器形基本一致。

      据介绍,唐代窑址在新疆的发现相对较少,仅在吐鲁番的高昌故城,以及且末的来利勒克遗址发现过,该陶窑的发现,给研究古城的建制沿革及规模,提供了参考依据。

窑室中部是长方形生土立柱

      据了解,2019至2020年的新疆拉甫却克墓地考古发掘工作中,共清理墓葬102座,窑、井各1座。其中,发现21座斜坡墓道墓(其中2座为砖室墓)、20座竖穴偏室墓及58座地面葬,随葬器物囊括金、银、铜、铁、陶、石、玻璃、漆木器等类,有金币、金戒指、萨珊波斯银币、开元通宝、玻璃珠、铜镜等。该墓地的考古发掘,为新疆唐宋时期考古、历史、宗教、文化、丝绸之路贸易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国内考古研究显示,我国古代烧陶的方法几经发展,最原始的方法是平地式烧陶,就是采用柴草就地篝火烧陶。原始先民烧制陶器,主要依靠经验控制窑内温度,烧制期间,如果窑内温度低于标准,陶器就不能完全氧化,就容易损毁。如果陶窑内的温度高于标准,就会造成陶器变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