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的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雅俗共赏”。特别是现在是市场经济, 一件艺术作品必须具备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雅俗共赏”顾名思义,就是“雅”与“俗”的统一,即中间路线。其实这条路线并不好走, 它要求艺术家有较强的鉴赏能力和组织能力。艺术家需要把“雅”的因素与大众的审美趣味“结合”于作品之中, “既要专家点头, 又要群众喜欢”, 同时又负有较强的责任心, 走在大众的前面,又不至于过急地带动大众一同提高。在这方面, 我们的瓷坛前辈王锡良大师的作品《春风拂槛》粉彩斛桶瓶、徐庆庚大师的作品《踏青》粉彩玉簪瓶等,特别是著名陶瓷艺术家周国帧先生的《骆驼》、 《老外婆》、《黑猩猩》等用匣钵料尝试制作的作品, 深受广大欣赏者的喜爱。可渭是“雅俗共赏”作品的范例。
搞陶瓷艺术的人必须知道,艺术的社会作用有三: 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陶瓷艺术则主要偏重最后一种。有人认为陶瓷作品偏于小,便于制作与生产, 售价又低, 老百姓普遍容易购买也容易进入家庭, 所以低了 是“俗”的, 而大件作品, 如油画、大型壁画和城市雕塑等,制作困难, 不易复制, 只求单件售价很高, 于是就高了, 是“雅”的。其实艺术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制作难度。比如一支万件瓶和一只鼻烟壶相比, 也许价值相等呢。正如克罗齐所说: “一首小诗同一首长诗, 在审美意义上是平等的。一张小画或速写同一幅祭坛画或一幅壁画, 在审美意义上也是平等的,一封信也是一件艺术品,一点也不亚于一部小说, 甚至好的翻译也和原著具有同样的独创性。 ”因此, 我们搞陶瓷艺术的, 不要进入认识的误区, 不要责怪人民大众欣赏不了自己的作品, 也不要以为做了一些人民大众喜欢的东西便是“俗”了,这要看你如何正确把握“雅”与“俗”的关系。艺术作品总是给人欣赏的, 人们在欣赏你的作品时, 能得到美感, 有眼前一亮, 立刻想买的冲动, 我想你的创作是成功的。要想达到这种境界,这就要看你的艺术功底了, 有独特的创意、健康向上的主题、巧妙的构图和新颖的表现技法以及完善的制作工艺。我相信创作出具有艺术和经济双重价值的“雅俗共赏”的好作品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现在身处和谐盛世,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生活也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 陶瓷艺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陶瓷发展至今,可谓是各个方面均己达到了鼎盛时期,广大陶瓷艺术家任重而道远,只有积极进取, 与时俱进、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认真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雅俗共赏”的陶瓷精品! (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