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董善习刻瓷艺术——山水镌刻法






[日期:2019-05-17] 来源:刻瓷艺术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刻瓷题材丰富多彩,山水、花鸟、人物、动物、图案、肖像、书法、篆刻等,均可为之。下面就常用的艺术题材分门别类,结合实例介绍其镌刻方法。

      山水镌刻法

      以山水为题材的刻瓷,历来深受大众喜爱。当下喧嚣的城市快节奏,常令人心情烦躁、思绪不宁。渴望回归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已成为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以山水为题材的刻瓷,架起了人们与大自然心灵沟通的桥梁。

      作品《峡江归棹图》,是笔者于1986年赴云南、四川写生归来后的创作。时从重庆乘船到武汉,顺流直下行经三峡,两岸山峰峙立,高耸入云,百态千姿。江面水流湍急,浪涛翻滚,大船如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壮观景色令人心潮涌动,画兴大发,此作品,就是对那一刻情景的再现。

      《峡江归棹图》在构图处理上,以突出峻峭群山之美为主题,用夸张的手法将两岸山峰拔高,江面压窄,分四层将画境推深:远山顶峰以线勾出,用以增加山峦重叠的气势;山间白云缭绕,崖下加几棵秋叶小树与山势形成大小高低的对比;几艘帆船从远处的峡江驶出,给画面增加了动感;题款落在山顶之上,随山势起伏抒之,既增加了画面层次,丰富了构图,又畅述了情怀。

      在笔墨处理上,采用小写意手法,以阔笔将几层山峰勾出。前山受光面裂痕皱折以线勾出,背光面分别以浓淡墨写之,与云雾融合在一起。岩壁下的树木、帆船、江中礁石则以线勾之,与山峰的块面形成对比,并与山顶的起伏线相呼应。整个色彩以黑色为主,与落日映红的峰顶和山下红叶秋树遥相呼应,红与黑形成对比,表明了季节时辰。落款钤印也上下呼应,稳定了布局。

      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程序是勾、皴、点、染,而在瓷器上落稿,因为瓷面不吸水,只能勾、皴、点,而不能染。落稿时,采用了传统的“拖泥带水”皴,其特点是连勾带皴,也就是边勾边皴一次画成。例如,画山石时先用较枯的浓墨勾轮廓,趁轮廓未干,再以淡墨加皴,使皴笔之间、浓淡墨之间自然连接成一片,浑然一体。

      表现山水的四季变化,多通过树叶的色彩变换来表现,如春景赋绿色,秋景赋红色等。

      镌刻时,以落稿的笔墨效果为基础,合理巧妙运用所需刀法。山崖峭壁,用平刀面刻法上下运刀凿刻;山顶,采用平刀面刻法与线刻法的转换刻之;山下云烟,用平刀捻转刀法。在运刀中要注意保留笔墨的笔触线和山势的层次线,其目的是保持镌刻后的水墨效果,以免刻糊,分不出层次。树、帆船、礁石用刀斜刻之,要刻出原线的质感韵味。要特别注意刀迹的排列变化,墨浓的部位要重锤密排,甚至不留残面。墨淡的部位要轻击疏刃,刀迹要浅而细。刀法的运用掌控要灵活,要富有变化。在某一部位可以某种刀法为主,配以其他刀法,相辅相融。刀法的转换过渡要自然。

      刻好后,用毛刷扫去瓷末,调油画颜料着彩。先用笔蘸土黄、赭石、朱红将秋树的叶子、帆船、印章涂色,然后用笔和棉球调朱红加赭石,着落日映红的山顶。用棉球蘸黑色涂重墨部位,用调色油将黑色稀释,着淡墨部位。与红黄色相邻的黑色树干要用笔仔细添赋。最后用纸将刀迹外的余色擦去。

      赋色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找出缺陷认真进行修改,以达到满意的艺术效果。

峡江情 直径41cm 刻瓷盘局部 董善习

      《峡江情》刻瓷盘,镌刻于1997年秋月。三峡大坝的截流再一次引发我对长江三峡的怀念。当年采风三峡之情景脑中再现,思绪万千,即兴挥毫书之。与《峡江归棹图》不同,《峡江情》采用了中国山水泼墨大写意的绘制手法,借鉴陶瓷青花釉里红的艺术效果,用蓝红两原色,大笔挥洒,使双色交融,自然流淌。用枯笔淡墨,概而括之疾驰勾出裸露的崖石。峡壁之间几只帆船相继驶出,与高耸的山体形成对比。

      镌刻时采用了重锤密排、轻锤疏排与线转面、面转线等多种运刀法,将用笔的笔力、笔势、笔趣刻出,使刻瓷的金石韵味得以充分展示。

版纳印象 直径42cm 刻瓷盘局部 董善习

      《版纳印象》是依据赴云南的写生画稿而创作。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古树盘根错节、大树直上苍穹,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特别是形体巨大的榕树与式样巧致的傣族阁楼交相辉映,极富地域特色,令每位初到此地的北方观客倍感新颖,印象深刻。为将这一诗情画意的特色景观加以时空定格,落稿时,画面主体采用了泼墨肌理技法,掌控墨色在盘上的流动与渗化,形成淋漓清新的森林之貌。树干、阁楼则用线勾出,与画面主体形成对比。

      镌刻时,树干用双钩刻出,阁楼斜刀细刻,肌理部位用面刻法按其原味纹理刻出。作品突破传统的技法,新奇、别致。

      《版纳印象》是通过肌理镌刻的艺术效果来表现原始森林的茂密繁荫,而《细雨润峰》刻瓷盘,则是利用肌理镌刻艺术效果来表现山峰的一次尝试。

      肌理艺术是利用水、墨自身的特性,加以掌控撞击交融,相破相生而形成的一种别样艺术表现形式。如风过水面的自然成纹,天生奇石的脉理成章,给人以无限遐想,身入仙境之感。

细雨润峰 直径41cm 刻瓷盘 董善习 2002年

     《细雨润峰》的起稿,首先用黑、绿两色颜料与水相调,把控好水的饱和度,在盘上绘制出山的整体走势。按照设计要求,将盘适度倾斜,让颜料顺势流淌外扩,自然流动与控制相结合,既彰显出山的宏伟气势,又突出了山石结构皴折的抽象之美。配之山顶用线勾出的重叠山峦,及通过留白加以表现的倾泻而下的山间瀑布,构成了山体的大小对比。山下近景横出托住整个画面,落款放在左边起到稳定作用。

鲁山秋色 直径51cm 刻瓷盘局部 董善习

      《鲁山秋色》是以线刻法来表现山石的皴纹,山脚的云雾用平刀面刻法捻转刻出,这也是镌刻山水常用的刀法。

仿古雪景 直径72cm 刻瓷盘 董善习 2001年

      《仿古雪景》刻瓷盘,则是临摹宋代山水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取用黑釉虚光边大盘而刻制。其镌刻的程序与镌刻白盘基本相同,但雪景中灰暗的天空和深色的溪水采用了点刻法。点的组合由密到稀,由浓到淡,与盘的黑色虚边连接,以黑衬白,将白雪皑皑的银装素裹巧妙展现,是造型与装饰的巧妙结合。

      董善习,1951年出生于山东淄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南澳国际博览会,1992年赴韩国首尔博览会以刻瓷艺术参展。曾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2002年被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授予首届“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现任中国陶瓷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陶瓷协会刻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从艺四十多年来,董善习致力于陶瓷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先后有5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陶瓷琉璃馆、吉林省博物馆、湖南醴陵博物馆、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齐鲁工业大学艺术馆、美国黑鹰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董善习多次被聘为山东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全国刻瓷艺术大赛评委、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委、山东省高级技术职称评委、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2000年,董善习集多年实践并对刻瓷艺术加以理论探讨,创作出版了《刻瓷艺术》一书。2001年此书获首届“淄博文学艺术奖”。《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淄博刻瓷之我见》等论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2012年与山东硅元科技合作,成功研创“刻瓷烤彩”新工艺,并于当年获全省陶瓷工艺创新金奖。

      2015年《刻瓷艺术》第二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景德镇大学图书馆、景德镇学院图书馆、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淄博市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

      2016年又与硅元科技合作,“硬笔陶瓷彩绘”新工艺研创成功,为陶瓷装饰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2017年,利用淄博本地生产的薄胎瓷板进行釉中彩绘试验,并获得成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