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李建东|金代鹤壁窑金黄釉大盆赏析






[日期:2017-10-11] 来源:李建东  作者:李建东  潘海波           [字体: ]

金代金黄釉划花折沿大盆,是鹤壁窑烧造的生活用瓷。鹤壁窑工匠们以其灵巧的双手,把这一普通的器皿,创烧出了一个简约、鲜明、大气、华贵而独具特殊风格的鹤壁窑产品,此盆尚未在其他窑口发现。其釉色金黄在当地民间俗称谓:黄金大盆。其金黄色被视为上品。该盆分大中两个型号,大盆口径一般在40至50厘米之间,中盆口径一般也在30至25厘米之间,口沿分宽窄两种类型。 腹内绘有莲花、荷叶、牡丹、卷草、鱼藻 、鹅、鸭、兔、文字等纹饰,富有浓郁的中原民俗文化特征,也是最具鹤壁窑代表性的瓷器品种。 

一、鹤壁窑金黄釉大盆的烧造特色

鹤壁窑是以鹤壁集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山区村域, 素有“四十五里烧造坡”之称。 从现有的高家窑、 王家窑、 砂锅窑、 西窑头等等村庄,就能看出因烧窑而遗存至今的村名。鹤壁集窑址主要分布在羑河两岸,南至陈家、曹家,西至龙家、李家,北至邓家,东至 一矿、 四矿工人村等一带的村庄,现探明遗址面积达84万平方米,创烧于唐而终于元,烧造历史达五百年之久。金代传承宋代的烧造技艺,并加以改进和提升,在对瓷土的淘洗与陈腐上,在釉料装饰实用上,还在彩和胎的装饰手法上,在装烧和窑炉的结构上,都比前代有所改善和发展。特别是在唐代黄釉瓷和同时期白地黑花大盆烧制的基础上,提炼并大胆创新烧造出了鹤壁窑独树一帜的新款:金黄釉大盆。其盆内施黄釉,外施黑釉,两种色彩对比反差强烈明快,内饰纹样喜庆,寓意内涵深刻,颇具匠心独运,其典型器物如下:

黄釉莲花纹大盆(图1)

 图2

1、黄釉莲花纹大盆(图1),折弧沿,宽囗沿,施涩白釉,沿宽4厘米。 弧腹壁,平腹底。外壁施酱黑釉(图2), 棕色砂胎,盆底部无釉淡棕色,留有白化妆土施的圈痕。盆腹内壁上端划两道环线纹圈,下刻划有三组卷草纹,盆内底部划两道环线纹,内圏刻划一朵盛开的莲花。盆高12厘米,口径45.6厘米,底径31厘米(鹤壁市私人收藏)。

 金黄釉出水莲花纹大盆

2、金黄釉出水莲花纹大盆(图3),折沿敞口,窄口沿,弧腹圆折,内壁施满釉,平腹底。外壁施赤褐色釉,盆底无釉,褐紫色砂胎 。口沿折壁处划两道环状纹圈,下刻划有三组藻荇纹(或为卷草纹、忍冬纹、如意连云纹), 内底刻划一环线纹,圈内刻划出水莲花纹,以篦划纹表现水波纹。其盆高10厘米,口径43.5厘米,底径28.5厘米(鹤壁市博物馆所藏并提供图片)。

黄褐釉鸭戏莲纹大盆(图4)

 3、 黄褐釉鸭戏莲纹大盆(图4),窄唇板沿,沿上划卷草纹一周,弧腹下束,平腹底内略凹。外壁施酱黑釉中部折收, 盆底部无施釉,褐棕色砂胎。沿面和腹中壁划两道环线纹圈, 腹下壁划一道环线纹与底部环圈之间刻划有连环状水波纹,腹底部刻游鸭戏莲纹。盆高10. 7厘米,口径44.4厘米,底径30.5厘米(鹤壁市博物馆所藏并提供图片)。

黄褐兔纹大盆(图5)

  4、黄褐兔纹大盆(图5),折沿微弧 ,宽口沿,沿处施涩白釉, 腹微弧下收,平腹底。外壁施酱褐色釉, 盆底无釉,褐棕色砂胎。盆腹上端壁划两道环线纹圈,下刻划有三组如意连云纹, 盆底部划两道环线纹,圈之间再刻划三组如意连云纹,圈内划兔食草纹,兔子的周围刻划三组叶草纹。其盆高10. 5厘米,口径48.5厘米,底径31.5厘米(鹤壁市博物馆所藏并提供图片)。

 黄褐釉鱼藻纹大盆(图6)

5、黄褐釉鱼藻纹大盆(图6),折弧沿,宽口沿,其沿处施涩白釉,沿宽3.3厘米。弧腹下束,平腹底。外壁施黑褐色釉, 棕紫色砂胎,盆底部无施釉 。盆内壁刻划有三组藻荇纹(或为云朵纹、卷草纹、忍冬纹),盆底面划花大鳜鱼一条,长24厘米,其鱼采用半刀泥技艺刻划鱼的整体形象及二棵鱼藻纹草,以篦划花绘鱼鳍纹和鱼尾纹。  盆高13厘米,口径44厘米, 底径32厘米(原鹤壁私人收藏)。

酱黄釉牡丹纹大盆(图7)

6、酱黄釉牡丹纹大盆(图7), 折沿,宽囗唇,施涩白釉,口沿上留有覆烧垂釉痕,沿宽3.5厘米。 斜壁弧腹,上端划两道环线纹圈,下刻划有三组卷草纹,凸腹心底。外壁施褐黑釉,盆底部无釉为棕色砂胎。盆腹底划花口连线纹开光,以篦划纹铺底,刻划一束枝繁茂叶、繁花似锦的牡丹。盆高11.4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31.8厘米(鹤壁市博物馆所藏并提供图片)。

酱黄卷草纹大盆(图8)

7、酱黄卷草纹大盆(图8),窄唇圆弧边 ,施涩白釉, 板沿弧腹,腹底微凸,积釉成一圆心点,并出现花釉现象。外壁中部折收,施半酱褐色釉, 盆底无釉,棕色砂胎。板沿上壁划一周卷草纹,下刻划有三组卷草纹, 盆腹底划花口波纹开光,内划折枝连曲的卷草纹。其盆高9·8厘米,口径43厘米,底径27.7厘米(鹤壁市博物馆所藏并提供图片)。

黄釉荷叶纹大盆(图9)

8、黄釉荷叶纹大盆(图9), 折弧沿,宽囗沿,施涩白釉,上有垂釉痕斑块,沿宽4.7厘米。 弧腹壁,平腹底。外壁施赤褐釉,盆底部无釉为棕红色砂胎。盆腹内壁上端划两道环线纹圈,下刻划有三组卷草纹,盆内底部划两道环线纹,环圈之间划波浪纹一周,内圏划仰式荷叶纹。盆高7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7厘米(原鹤壁私人收藏)。

黄釉鹅纹大盆(图10)

9、黄釉鹅纹大盆(图10),残留腹底片,底部划两道双环线纹,圈内划花口波纹一周,环内划开光纹,开光内残留鹅纹。采用划花与剔刻的技法,剔底呈褐黄色,突显出鹅的形象来。细紫砂胎,从残留的横截面,能看出施白色化妆土的痕迹,这说明此盆是先施白化妆土再施加黄釉。外壁施褐黑釉,片底部厚度在0.8至1厘米之间(鹤壁市私人藏)。

金黄釉诗词纹大盆(图11)

10、金黄釉诗词纹大盆(图11),残留腹底片。上存留辨识的字有“士、依、饶、人、弟、台”,底部紫胎留有砣旋纹,横截面胎与釉之间施有白化妆土,片底厚度在0.6至0.8厘米之间(鹤壁市私人收藏)。

黄釉诗句纹大盆(图12)

11、黄釉诗句纹大盆(图12),残留部分腹壁与腹底,腹部有积釉现象,釉开片非常自然如网络纹。存辨识的字“倊”(音zong)和半个“月”字(从上留笔顺和下存一勾点,此字大概是一个‘静’字),腹部划有篦划纹装饰框栏,腹壁残留卷草纹,底部微凸。外壁施暗褐釉,底部露胎呈灰棕色,片底厚度在0.5至0.8厘米之间。(鹤壁市私人收藏)。
   黄釉大盆的创烧是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还原与氧化焰综合运用上,烧造出来了金黄色釉。但因在温度的把控上和铁着色剂量的使用上,呈现出了金黄色、黄色、黄褐色、酱黄色等色泽差异。盆外黑釉,也出现了黑褐、赤褐、暗褐、酱黑等釉色不稳定的现象。这说明鹤壁窑先贤们在黄釉的烧造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融合、改进,所走过的创新之路,金黄釉大盆的成功创烧,为我国黄釉瓷器增添了一抹清新亮丽的色彩。

 

  二、鹤壁窑金黄釉大盆的工艺特点与民俗文化现象

  金代鹤壁窑金黄釉大盆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其装饰工艺特点:

   1、釆用划花、剔花、半刀泥和篦划相结合的装饰手法。

   划花是以线条刻划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线条犹如铁线游丝,主题纹饰对花卉、鱼、禽形象刻画的十分生动传神,其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并辅助于篦划纹来表现,使其水显得流动,使其鱼的形象更加完美生动。对叶草、莲花、荷叶、牡丹、鸭、兔、鹅、鱼藻、鱼鳞、鱼的勾勒,采用单线勾、半刀泥的技法相融合运用,所呈现出淡雅、洁净而独特的审美个性,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盆壁上的三组夸张变形的卷草纹(或为忍冬纹、如意连云纹、藻荇纹),采用半刀泥勾划,如行云流水一般,可见鹤壁窑匠手腕上之功力,达到了驾轻就熟、出神入化的程度,凸显出鹤壁窑匠观天地万物于胸,在瓷盆上书写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这些吉祥图案传递出那个时代人们朴素的价值观念,也为鹤壁瓷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以中国画洗炼的白描手法。

    白描是中国画中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 。金代鹤壁窑金黄釉大盆,承传北宋白描技艺,虽然出自民间匠人之手,但盆内所画能准确地运用刀触,简炼的线条,寥寥数笔刻划出非常生动的花卉、禽、鱼等形象来, 突出刻划出对象的特征和形态 ,达到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 效果。观其花能闻其香,望其兔子能看其食草之态,仔细端详鱼藻纹,虽无勾画出水波之纹,亦观如鱼儿在水中游动,表现出鱼在在藻,有颁其首。”,“鱼在在藻,有莘其尾。”,“鱼在在藻,依于其蒲。”(先秦·佚名《鱼藻》)活灵活现的自在之态,表达的可谓臻于完美,故观目营心匠。 

   3、盆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金人逐鹿中原,由于与南宋连年的拉锯战争,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使得社会危机重重,民不聊生。人们期盼和平稳定的社会生活,成为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金大定年间南北双方达成“隆兴和议”,与民休息,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时期,也为民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大激发了民间烧造业旺盛的活力。这一时期烧造出的产品,其装饰纹样都显现出期盼“家国永安"、“福徳”、“福禄”、“齐寿”、“福德长寿”、“长命富贵”等祈求祥瑞、驱邪避恶、向往美好愿望的吉祥图案,出现了“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民俗审美文化现象。

   在民间有赏莲、釆莲的传统习俗,人们喜欢表现莲花题材,其花有“本固枝荣”之貌,有祈福世代绵延、家道昌盛的美好祝愿。 除去宗教信仰之外, 在人们的心目中莲花被寓意清廉之花,民间俚语有“莲花莲台水鸭子,金鸡儿落架活八十”之说,水鸭子寓意宝鸭戏莲,这是对新婚夫妇生活美满,白头携老的祝福。以莲叶托花,莲花孕子,有祈求连生贵子、多子多孙多福之意,寓意家门人丁兴旺。 人们多是因莲花多子的自然特性,而演化为莲花纹饰作为女性的化身,更是生殖繁盛的象征 。 鳜鱼是历代文人墨客最喜爱表现的鱼类,在民俗审美文化中,有寓意吉祥的内蕴。以“鳜”与“贵”字谐音,而“鱼”与“余”字谐音,故取“富贵有余”之意,所以这种题材就深受百姓的喜欢。兔子也有比较多的文化蕴含,有“兔寿千岁”之说,古人称兔为“卯兔”,在十二生肖排名中处于第四之位,“卯”时代表黎明,有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意。兔子在民俗文化之中是家庭和睦、夫妻团聚、多子多福的象征,也有保平安、禳灾祸,祈福护身的美好寓意。牡丹花纹被人们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以篦划纹铺地有花团锦绣之意。其诗词文字纹,从内容上分析都是劝人珍惜光阴,以告诫人们岁月弦吐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应早早努力,奋发有为。

   这些表现在大盆中的装饰纹图,既展示出鹤壁窑匠们的高超技艺,也显现出中原民俗审美文化的历史积淀,所蕴含着吉样寓意和教化作用,以及中原民俗审美情趣,值得深入探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2 鹤壁市文物工作队编《鹤壁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3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4 蔡子谔主编  《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0

 

 

           作者:李建东 鹤壁市文联

         潘海波 鹤壁市博物馆

 

 

(此文发表于《理财·收藏》杂志2017年第10期,总第222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