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建东,字尚祚,号淇水索源、鹤翁,别署清和轩、七陋室。1962出生,祖籍河南安阳滑县道口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副院长 、鹤壁市文联主席、鹤壁市书协主席,鹤壁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
鹤壁首次发现一件白釉胡人乐舞花口瓶(图1 ),其花口瓶釉色白中泛黄,开片布满器身,土侵严重,花口沿边略有残,施釉不到底而至胫部。瓶腹上贴塑四个胡人,组合成了一支小乐舞队,凸显出此瓶的独特魅力,无声的贴塑人物演奏出华丽的丝路之舞乐章。它的发现为今天人们探究胡人古乐舞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器物资料,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 互为发展的历程。
一、对鹤壁窑白釉胡人乐舞纹花口瓶的考证
鹤壁窑从唐代伊始,以烧造白瓷为主。至五代承袭唐风,主要还是以烧造大量的生活瓷居多。此白釉胡人乐舞纹花口瓶,口径5.7厘米,高21厘米,足径7.3厘米。其胎质白中微微泛红,花囗似莲瓣状,短颈溜肩,瓶颈及肩部有弦纹,瓶腹上贴塑一组四个胡人(图2),其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三个胡人使用不同的乐器,组成一支演奏队。一人弹琵琶,一人吹横笛,一人执钹,一人随音乐翩翩起舞。从乐器的组合来看,通常是一个主奏乐器与一个节奏乐器形成组合。弹拨、 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的结合,以合击铜钹以示节拍,吹奏乐器为主奏声部时,弹拨乐器则担任控制细小节拍的节奏声部,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舞蹈,演奏出了美妙旋律的天籁乐舞。从这几位胡人着装来看,头上缠长巾,有阿拉伯民族韵味,身着“合胯袄子",腰束蹀带 ,脚上穿靿靴,具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一件北齐黄釉乐舞图瓷扁壶,壶正面上有五个胡人演奏跳舞的图案(图3)。此壶进一步证明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讲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蹀带,皆胡服也。”的历史真实性。安阳与鹤壁毗邻,其相州窑简约大气的风格,对于鹤壁窑影响是巨大的,鹤壁窑在学习、 借鉴、 取舍的过程之中,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件鹤壁窑白釉胡人乐舞纹花口瓶,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胡人、 胡服、胡乐之探源
胡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在古文献中,主要把燕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到了商代时期有“四夷之说”即:北狄、东夷、西戎、南蛮,戎、狄之属,皆称为“胡人”。汉代匈奴人自称为“胡”,五胡十六国时期,以匈奴、羯、鲜卑、羌、氐为主,逐鹿中原,历史上称谓“五胡乱华”。至唐代突厥、鲜卑、回纥、契丹、女真等等,大量的胡人游牧民族都融入进大汉民族的社会各个阶层,在唐诗中就有描述胡人奇异面目的诗句,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龙夜吟》诗句之中,就描写有“卷发胡儿眼睛绿,髙楼夜静吹横笛”,李端的《胡腾儿》诗句中写道:“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从面目来看,胡人属于中亚人种,毛发较重,浓眉深目,髙鼻白肤,他与汉人是有明显区别的。
胡服入汉始于赵武灵王,“胡服之制,冠则惠文,带则贝带,履则靴,裤则上褶下裤。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裤褶传人中国,历代皆以为戎服”。胡服的引进改变了汉服的褒衣广袖的制式,有利于骑射和劳作,到了唐代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疆域辽阔、交通便利,呈现出“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景象。西域地区异族不同的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中西文化的兼容、民族的融合,唐代开放的文化和包容的心态,铸就了大唐华丽的服饰艺术,为中华服式的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可供吸收的诸多元素。
胡人能歌善舞,所跳之舞其名谓“胡腾舞”。胡腾舞是一种男子单人舞,以腾、踏、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舞步为主。在音乐的伴奏下,或急蹴的跳腾,或飞速的旋转,以屈腿腾踏、跳跃起舞功夫见长,表现了胡人豪放、质朴、坚强的性格特征。在唐代“胡腾舞”也盛极一时,对于“胡腾舞”的情态,唐诗中有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石国胡儿人少见,蹲舞尊前急如鸟。”“跳身转毅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还有李端的《胡腾儿 》诗:“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以上两首诗中,对“胡腾舞”表演者的装束、舞姿和音乐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胡腾舞”的起源地是中亚地区的石国,五代时,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的石敬瑭则是石国人的后裔。石国大致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附近,是粟特人建立的国家之一。魏晋以后,丝绸之路日益繁荣。大量粟特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成为中国与西方进行交易的中间商,胡腾舞大概就是这时传入的,晚近姚华 在《曲海一勺·明诗》讲道:“北曲虽起金元,似出塞外,颇疑血统,或杂异姓。然而汉唐以来,胡乐侵入中原,何啻一二?”,他们不仅进行商贸交易,也为中原带来了乐之新音,对中原音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白釉胡人乐舞纹花口瓶之美
五代沿袭唐代烧造之法,在造型上,已经没有了大唐高贵典雅之气度,而多了点高古淳朴之美。此白釉瓶施釉非常薄,脱釉处可见甁胎。该瓶短颈白釉花口,相似一朵半开的白莲花,据僧睿《妙法莲华经》后序所语 :“开敷华者,花开莲现,是开权显实,即喻佛开会三乘之方便,而显一乘之实义。彼云芬陀利。即白莲华也。" 在佛教《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香、净、柔软、可爱四德,而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常、乐、我、净 。白莲在《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中载:“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普度众生脱离尘世,到达莲花盛开的妙洛国净土。
莲花的开敷形态,又可分为未开,半开,八分开,大开,各个时期都不一样。据善无畏三藏于《大日经疏》中云:“然世间莲亦有无量差降,所谓大小开合色相深浅各各不同,如是心地花台,亦有权实开合等异也……若是佛,谓当作八叶芬陀利白莲花也,其花令开敷四布。若是菩萨,亦作此花坐,而令花半敷,勿令极开也。其花或白或黄或作宝莲华皆得。”所以有诗句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此白釉瓶颈与肩上有三道弦纹,显现出它与众不同之处,笔者初步判断该瓶应为一尊圣器“净瓶”。净瓶在《敕修百丈清规氏要览》中解释道:“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又称水瓶或澡瓶,为佛教器物“十八物”之一。净瓶的种类,分为净、触两种,《寄归传》上说:“军迟有二:若瓷瓦者是净用,若铜铁者是触用。”从使用功能来看,这是一件五代时期纯洁高雅、清净超然的净用之瓶。乐舞人贴图于瓶腹周身,赋予此瓶非凡的气度和尊贵与圣洁,越看此瓶它越历久弥新,是为胡人定制?还是中西合璧的用品呢?已留给人们许许多多美好的猜想......
胡人美妙的音乐和舞姿永远铭刻在这个瓷瓶之上,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她无愧于那个时代留存的珍贵文物,为今日筑梦“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注释。
(此文发表于《大观·收藏》杂志2017年5月 第3期 总第107期)
作者:李建东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文联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大道213号市政府第三办公楼二楼西
手机:130338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