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嵇锡贵艺术成就评述——嵇家瓷画巧 赋彩尤生神






[日期:2015-11-09]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嵇锡贵卷》  作者:王文章 郭艺 [字体: ]

 

创作中的嵇锡贵

    中国陶瓷彩绘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宋代以前的瓷器均以釉色为美,而青花瓷的出现昭示着瓷器彩绘时代的来到,并且发展得极为迅速,仿若春风吹过花遍地。陶瓷彩绘基于瓷器工艺的发展,精美的瓷质,光洁的釉色,为瓷器的彩绘奠定了基础。清代以后,景德镇制瓷工艺发达,白皙而轻薄的瓷质达到了“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程度。瓷器的烧制是人类的一大创举,而瓷器的彩绘装饰亦是中国工艺史上卓越的技艺,造就了中国陶瓷独特的艺术格调。中国瓷器在制作的过程中,烧造工艺和装饰技艺总是相互依存、不断发展,并跟随时代的审美变化而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瓷器的装饰主要是釉色和图纹两种,在元代以前,图案大多依附于釉色之中,以强化釉质的美感。而青花瓷的出现,似乎是釉色与图纹装饰的分水岭,并且,其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这可能包含多种因素,如环境因素、文化因素、风俗因素等,或许最为本质的还是源于装饰及技艺,引发了人们的审美兴趣。14世纪以后,瓷器的装饰形式更加丰富,表现的技法日臻完善。瓷器装饰出现了各种彩绘手法,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不仅展现了瓷绘艺人精湛的技艺,而且满足了人们追求精致手工艺的审美要求。

    对于彩绘,女性天生有种审美的意境,生活的艰辛在彩绘的美感中化为乌有。嵇锡贵的感性与生俱来,她自小就对周遭美好的事物有着无限的好奇。命运的安排使她进入艺术的领域,当嵇锡贵涉足到陶瓷艺术行业中,便热爱上了陶瓷彩绘,为此她完全地投入于这份事业中。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她对自己的技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收获。“凡艺术的创造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艺术大师的神化也是从他们长期的‘渐修’中获得的,对于嵇锡贵辛勤的艺术耕耘,朴实的艺术创造,我们拍手欢迎,嵇锡贵这朵有清香味的鲜花,必将愈开愈芬芳,必将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珍视与赞赏。“王伯敏教授用“渐修”来评述嵇锡贵的艺术追求。的确,陶瓷彩绘的技艺是在长期的苦练中获得的,这是必须经过的阶段。工艺家需要不断的技艺实践,才能拥有精湛的手艺。

嵇锡贵写生稿之一

    “外师造化”是嵇锡贵从艺的座右铭。大自然的一切,给予她更多的灵感,于是,她投入到自然中,精于写生。花鸟鱼虫,山川风物,都被她的画笔记录再现。悠然的气息,花草的芬芳,这些渗入心脾的感受,激发了她艺术创作的热情,她把这份情感带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因此从她的陶瓷彩绘中,能品味到大自然清新的气息。从感受自然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嵇锡贵用个人的艺术才华阐释客观世界,在这之中融入了她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性理解。她说:“艺术家应该尊重自己的感受,我总希望把我的这份真诚表达出来,这也许是我的性格吧。也许在世间的生存,本来就要经过许多磨难,但大自然的赐予弥补了我们许多许多。也许从此我就染上热爱大自然的怪癖,宁静、舒坦的田园风光,微风细雨中的小花小草,残阳如血的层林,晨露中的蜘蛛网,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和怪诞的幻想等一切,都使我的心灵震撼,成为我表现的形象。有的像一首朦胧诗,有的像一首田园诗。民间美术的朴拙、中国画的神韵和西画色彩的绚丽都给予我吸收的养分。利用陶瓷颜料的烧成特性,可以取得纸上所达不到的效果。”这段话是嵇锡贵对于艺术创作的个人体悟,也是她创作出的彩绘作品有着感人特质的原因。古人曾说“逸品”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为此除了精湛的技艺之外,还需人格品质的完善,这对于工艺家来说,或许是一生的修炼。

嵇锡贵写生稿之二

    董其昌说:“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观察现实事物,发现直指心灵的触动。嵇锡贵在自然中的寻觅,给予她更多的思考。早期的临摹,形态的写实,都会促使她心生意境,完成她的所思所想。热爱生活是她再现美好事物的动力,性情中的感性和敏锐让她可以依循自己的感觉,捕捉现实中有价值的事物。观察与写生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让自己融入到自然景物中,感悟自然生灵的性情,转而对人生进行思考。

    她认为陶瓷彩绘艺术不是表象的绘画,而是工艺语言的艺术再现,与纯粹的绘画不同,是由独特工艺呈现出的艺术形式。尽管如此,艺术是相通的,嵇锡贵对绘画同样有着深厚的情感,她采用西方绘面形式的水彩、油画写生,同时擅长中国画的写意、工笔的创作,也正是她的绘画功力以及对于绘画的理解,使她在陶瓷彩绘中得心应手。她认为绘画基础是专业陶瓷艺术创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拥有善于表现的技术手段,亦需具有民族文化情怀。

    对于传统陶瓷艺术的热爱,成就了她全面的技艺。无论是清新朴拙的民间陶瓷,还是精巧瑰丽的官窑瓷器,她都善于汲取它们的工艺技法。陶瓷中的各种彩绘技艺如青花、刻花、釉下彩、粉彩、斗彩、古彩、新彩等,都成为她陶瓷彩绘创作的工艺手法,也正是不拘于某个技法的局限,让她具有更为丰富的陶瓷彩绘表现语言。每种彩绘工艺均具有独有的特性,对于各种工艺手法的了解,需要在两方面付出努力:一是耐得住寂寞的刻苦学习;二是有较高艺术天分的领悟性。刻苦的训练与天赋的条件,才能锻造卓越的才能。

1998年作品釉上粉彩瓶《水仙花》

    嵇锡贵执着于她的瓷上绘画,在各种表现工艺中,体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她自如地游走在陶瓷彩绘的世界中,用她感性的心、技艺的手,创造出一件件美妙的陶瓷作品。技艺赋予了表达的语言,心灵给予了创作的意趣,人们在为她的作品中体会到传统彩绘的工艺之美,同时也为她作品中的个性张力而震撼。

邓白先生参观“嵇锡贵陶瓷艺术壁挂展”

    1988年10月,嵇锡贵在杭州举办了她的第一次个人陶瓷艺术展,这个以“嵇锡贵陶瓷艺术壁挂展”为名的展览,向民众展示了她的陶瓷彩绘艺术,开启了人们对陶瓷艺术的另一种解读——它们可以是个性的、清新的、自由的。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为此展览作序,如此评价:“嵇锡贵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她要求在画瓷的基础上打破人们对陶瓷美术的传统认识,她吸取了民间美术和中国画的长处,充分利用陶瓷颜料的性能及其烧成的特性,使所画达到纸上所达不到的效果,她的尝试,具有艺术创作的开拓精神,而且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瓷器上青花的淡雅,向来为人们所赞美,嵇锡贵就用它来画山水、花卉和游鱼,清新悦目,发展了‘青花’多层次的表现,她画的《荷花》《绣球》《荷塘小鸟》《寻幽图》等,不只在意趣、构图、色彩上取胜,更重要的是发挥瓷画的特性,给人们一种既流畅,又凝重浑朴的美感。”

1995年作品釉上彩瓷板《芦荡已冬》(局部)

    她非常敬重传统,并且在其中获取很多有益的经验。“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u她注重传统技艺的整理与总结,在多年的彩绘生涯中,她习惯把每个技法的步骤记录下来。画山、水、花、鸟等,她都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她希望把自己的技艺经验传承下去。记录精细的彩绘技艺步骤,她用这种方式来梳理与思考,根据绘制材料的变换,进行工艺的改变,她把这种过程视为自我的对话。创作的过程需要来自内心的反省,倾听自己的声音,培养自我的心境,提升个人的技艺品性。她的自我对话是在“顿悟”与“渐修”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促使技艺与艺术更好地交融,摒弃所谓的“匠气”,追寻文化趣味的艺术创作。嵇锡贵的艺术追求,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实现,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情怀。

    嵇锡贵的作品多采用写实的工笔手法绘制,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均在她的心中酝酿许久,然后通过她的画笔,逐步呈现出来。她以工笔彩绘见长,从画面的勾绘开始,就要求每根线形都有一定的表现力。清淡柔美细腻的线形是花卉的专属,挺拔清秀的墨线为叶脉展现。陶瓷工艺中,细节往往决定了技艺的水准。在她的陶瓷彩绘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每根线形的变化、虚实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层次等,她都做得精准完美。鸟类羽毛的虚实由细密的线条组织表现,而彩蝶扇动的飞翅用繁细的小点体现,虽然无法估算她花费了多少功夫在她的作品中,但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总是唯美、精湛和雅致。细节的表现与细腻的手法,都是她对彩绘最基本的要求,而更为精细的色彩工艺增添了作品的灵性,于是,人们已经习惯用华美的词藻去形容她的作品。

1990年作品粉彩盘《梨花小鸟溶溶月》

    青年时期构图布局严谨色彩传统端庄;中年宣泄自由个性,表现层林尽染的艳丽;进入五十岁之后呈现淡泊、平和、恬静的雅致。其作品风格的变化都阐释出她的心境和情怀。粉彩盘《梨花小鸟溶溶月》是他一个代表性时期的作品,色彩成就了整件作品的意境,神秘、幽静、清淡,这些色彩的特质,是她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表达。嵇锡贵的陶瓷彩绘中呈现出来的美是感人的,这份感受能让人进入到作品悠远的意境之中,为她所创造的情绪而起伏。寒雪中一叶扁舟的空灵,一树梨花半圆月的禅境,让人不再关注工艺技法,而更多的是引发人对生命的反省。从传统形式的彩绘到个人风格的创作,是技艺到艺术的蜕变过程,技艺是完善的保证,创作是秉承的学养,从而成就了嵇锡贵更为华彩的作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