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李建东|宋代鹤壁窑白釉篦划花水凫戏波纹碗赏析






[日期:2022-09-07] 来源:李建东  作者:李建东 [字体: ]

 宋代鹤壁窑白釉水凫戏波纹碗(图1)

  宋代著名的北方大型民间窑场之一的鹤壁窑,承袭唐代烧造技艺,在胎釉的施用、装烧的方式、装饰技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提升和改进。特别是在盘、碗的装饰上,采用划花、半刀泥、篦划花相融合的装饰工艺,使得器皿的装饰艺术效果凸显出来。宋代鹤壁窑白釉水凫戏波纹碗(图1),就是篦划花装饰工艺的经典之作。撰文如下,敬请大家品鉴。

   一、宋代鹤壁窑白釉篦划花水凫戏波纹碗的技艺之术

   宋代鹤壁窑白釉水凫戏波纹碗, 残器,可以复原。口径20厘米,高8厘米,足径7.3厘米。碗口敞开,胎质灰白,细密坚实。碗内外施化妆土,釉色呈现乳白釉,外壁斜直底收,壁上留有旋切痕,施化妆土不到底,出现乳白与豆青分界限。圈足无釉,足心内凹,留有修胎痕。碗内底面留有五枚三角形支钉痕,说明其碗采用叠烧工艺。碗口内沿下三厘米处划环线一周,下剔划荷叶纹线,增添了艺术韵味和层次感。水凫采用半刀泥手法,提炼、概括,寥寥几刀就把水禽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来。再以篦划花铺底,表现水波纹,衬托着水凫在波浪之中,自若淡然的意态神韵。如盛一碗水,试看碗中之影像, 涟漪潋滟,若影若幻,栩栩如生的水禽荡漾在水波之中,亦真亦幻的神态,是何等的美妙呢,精妙之笔,让人叹为观止。

石兴平先生拍的一幅《小鸊鹈》(图2)

 二、宋代鹤壁窑白釉篦划花水凫戏波纹碗的写意之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之母,不仅孕育着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还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前不久看到文友石兴平先生拍的一幅《小鸊鹈》(图2),观图与观器对比,感悟古人从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独特眼光与概括提炼的能力,从眼中之物,到心中之物,直至转化为腕下之物,全在一个“写”字,而达到一个“意”字。宋代画家韩拙曾言“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一语道出了中国画写意的真谛。中国写意花鸟画,是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在‘’似于不似之间‘’,提炼、取舍,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表达出文人墨客的心性。写意源于何时呢?从宋代鹤壁窑白釉篦划花水凫戏波纹碗,就能探源出写意应兴于宋。宋代是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巅峰时期,民间艺人在时风的熏染之下,民间窑匠从生活中观察学习和感悟,在师傅一代代言传教诲之中,把生活中的花鸟鱼虫等鲜活生动的形象,通过自己的提炼、夸张、概括,以刀代笔,跃然瓷器之上,开启了写意之风,娴熟的技艺,吉祥的图案,受到民众普遍的喜爱。至明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徐渭(1521~1593),字文清、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山阴布衣等,他师古人师造化,在承继前人艺术的基础之上,从民间瓷器写意画中,集众之长,感悟写意的精髓之道,“把笔取神传”,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在笔墨之上信手拈来,大胆的删繁就简,强调花鸟写意的传神达意,别开生面地自成一派,勘谓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画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从目前发现的鹤壁窑篦划花花卉纹以外,在盘、碗中刻画的鱼禽纹饰,有凫纹、鹅纹、鹤纹、鲤鱼纹等,其技艺精湛可与同时代的观台窑、彭城窑比肩,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陶瓷装饰艺术,堪称古代民窑的一绝。

  民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凝聚着无数个劳动者个体才智与群体智慧的心血,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的结果。从一件宋代鹤壁窑白釉水凫戏波纹碗,就可品鉴一个朝代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一个民间图案,智者就可从中,掏出艺术变法创新之钥匙,打开登堂入室之门。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大师一语道破天机,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值得人们冥思体悟。

 

(此文发表于《理财收藏》 杂志,2022年第07期,总第450期,第42~43页)

 

作者:李建东(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收藏家协会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大道213号市政府第三办公楼二楼西

邮箱:hwssrs@126.com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