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志·轻纺工业志》说,“明洪武年间江西部分灾民迁来贵州,其中多擅长陶工生产,使贵阳、平塘、贞丰等地陶业日渐发展起来。”万志卷十四《都匀府》:“平州六洞长官司正长官杨平麻 洪武十九年充头目 三十年男公贾功授副长官 景泰四年孙迪功升正长官” [《黔南职方纪略·土司下》:“平州土把总杨氏,管平州诸寨。其先……江西九江人……累传至武功,以贪淫革职。寻授其子之楚为平州外委土把总。之盛为六洞外委土把总。”清代六洞外委土把总辖地就在今平塘县牙舟镇一带。有人据一九五八年修建大食堂时在陶瓷厂附近砍倒一棵估计五百年树龄的枫香树推测牙舟陶窑起于明初,缺乏科学和史料依据。因此,根据历史文献推测牙舟窑当是清初杨之盛驻守六洞之后才兴起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咸丰《黔语》:“白胶土,在长寨广顺之间,陶家用之,然而其质不良。”民国《贵州通志·风土志》也有相同记载。所谓长寨(长顺)广顺之间,指的正是牙舟一带出产白胶土(陶泥)。清末民初,牙舟有陶窑48座,生产的陶制玩具、烟斗和祭器等远销黄河流域和南洋各地。1941年贵州省博物馆开馆庆典时专程赴牙舟挑选陶瓷品参加展出。1949年牙舟仍有陶窑12座,1952组成牙舟陶器联营社,1955年改为牙舟陶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牙舟陶瓷厂。1960年以来,牙舟陶多次代表贵州陶瓷工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展出。1978年在北京全国第二次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梅建鹰教授称赞牙舟陶为“全国工艺美展陶瓷展品中最有特色的展品”;1983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旅游会上,牙舟生产的 “鸡纹双耳罐”被评为旅游纪念品优秀作品,同时获轻工部优秀作品证书及金质奖章;1984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品评比中,“方纹奶罐”又获轻工业部优秀作品奖;1985-1986年,“鸡纹双耳罐”和“方纹奶罐”分别获国际旅游奖和轻工部百花奖;2006年又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三等奖。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牙舟陶在2004年前后一度走入低谷,全镇只剩两座陶窑。2008年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后,牙舟陶器生产逐步恢复,并被业界称为中国十大名陶之一。
此外,清代贵州著名民窑还有贞丰花碗窑。咸丰《兴义府志》:“窑器按产贞丰州之把兰山,山在城西二十里。山岭有村落曰花椀窑,烧制花盆土缶诸器。”清末诗人曾作孚《贞丰竹枝词》:“把兰一过便登坡,窑上业陶人户多。男女手工技术巧,家家烧碗作生活。”民国《贵州通志·风土志》:“瓷器出贞丰州花碗窑及兴义县。”1912年,贞丰商人合伙在把兰山(今贞丰县挽澜乡窑上村)开办南丰陶瓷公司生产陶器。1951年,窑上村一带专业窑户发展到131家,还有农业兼窑户39家,年产六千余挑陶瓷,行销附近各县。1952年改为国营陶瓷厂,1954年试制江西瓷成功,1956年扩建为贞丰县陶瓷厂,生产蒸鸡钵、花盆和酒缸等瓷器。目前贞丰县正在招商引资开发花碗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