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紫砂壶上印款的格式






[日期:2011-10-0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早期紫砂作为民间工艺,作品上并不留有作者名款,南京出土的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的紫砂提梁壶就无名款。到供春制作树瘿壶时,由於供春是生活在文人圈中的书僮,因而受到文人书画作品上落款的影响,而在树瘿壶把侧的壶身上用尖头工具划下了『供春』两字。这是紫砂壶上落款的雏形,到了时大彬时代,由於文人的直接介入,开始在壶底镌刻『庚戊冬日时大彬制』这种带甲子年款的欵识,到了陈鸣远时代,壶底刻款与印章款同时出现,之後渐渐只用印章而不刻欵了 ,一般是在壶底用姓名全称章,盖内用略小的不带姓的名章,到乾嘉年间陈曼生参与壶艺之後,壶上的欵识就不仅仅是壶工个人的了,如曼生壶的底部是钤『阿曼陀室』、『曼陀花馆』这样的陈曼生书斋名,壶把稍下及盖内钤壶工杨彭年名, 壶身上镌刻书画装饰又要落上捉刀握笔的书画家名。(关于曼生壶后有详细说明).也有个别壶工在子口(内墻)上及内底里留有印记的。此外在壶底部也有定壶人的印记及『大清乾隆年制』的年款章。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