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瓷画中,瑞应植物除了“并蒂瓜”之外,还有一种“并蒂莲”也很典型。《宋书》卷二十九“符瑞下”称其为“嘉莲”,是“嘉禾”的一种。又描述说它“二莲一蒂”、“双莲同干”,其实就是“并蒂莲”。
“并蒂莲”的瑞应意义在南北朝时也是“王者德盛”之兆,而发展到明代时已经有了明显变异。异化成什么了呢?据明代陆粲所撰《庚巳编》卷九“瑞莲”条记载:
“正统戊午,吴县学池中,莲一茎三花。巡抚周文襄公见之曰:‘行有当之者。’明年而施修撰(槃)以县学生状元及第。成化辛卯,苏州府学池中,莲亦一茎二花。明春有甘露降于学之桃树上,越两月而吴文定公(宽)为状元。”
由此可见,明代民间认为“并蒂莲”的出现,是有人要高中状元的吉兆。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兴盛,是民间普遍关注的大事,因此在瓷器上流行“并蒂莲图”也就不奇怪了。
明代瓷器纹样上的“并蒂莲图”,主要是在嘉靖、万历前后比较多见(如图1、图2)。此类“并蒂莲”的基本特征是:两朵盛开的莲花长在一根茎上。
说“并蒂莲图”是中状元的瑞应,还有两个旁证。一是“并蒂莲图”中,莲花的上方大都画着一种杂宝,表示这不是普通的莲花,而是有灵性的莲花。这种事物特性的示意方法,在其他明代瓷画中也很常见。
二是在器物外底,最多见的落款为“玉堂佳器”。这“玉堂”原是汉朝的宫殿名,是文人学士待诏的地方。明代在翰林院设待诏,故当时人们常以“玉堂”指代“翰林院”。“玉堂佳器”即“翰林院佳器”之意。明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最理想的出路是考中进士后进翰林院,在皇帝身边服务。由此走上仕途,前程要比直接外放更加光明。所以,从“玉堂佳器”这个落款可知,“并蒂莲”作为讨彩的吉兆图案,与科举考试有关。
然而“并蒂莲”的祥瑞意义也不是那么绝对的。当“并蒂莲”开在与科举考试无关的地方时,它又在预示着什么呢?这种时候,明代人不免东想西想想开去,有了种种新奇的解释。新的解释会引起争议,甚至连“并蒂莲”是否属吉兆都有怀疑。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四,就有这样的记述:
“近日民间池塘开并头莲者,俱非吉征。如嘉靖九年,杨石淙相公家,并丁卯桥及他庄三处,开莲俱作并头,人以为召还吉兆。秋八月杨以疽背卒。且予所见开并蒂莲家,其人多夭亡。不特杨也,又顷甲辰岁,湖广抚台署中,池内有莲一茎开七花,楚中士人盛为诗歌美之。是年抚臣赵宁宇迁尚书,人以为瑞莲休征。至闰九月,有宗室之变,赵殒于非命,去莲瑞亦仅数月耳。”
由此可见,无论“并蒂瓜”还是“并蒂莲”,作为符瑞之物,在明清时期都是有信有不信、有深信有浅信的。瓷器上出现“并蒂瓜图”和“并蒂莲图”,从科学的角度看,是一种愚昧落后的迷信;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它们能给人种种心理暗示的作用,是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