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曹新林:速写李明及陶艺作品






[日期:2015-05-16] 来源:《陶钧文思 澡雪精神——李明陶瓷雕塑赏鉴》  作者:曹新林 [字体: ]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相对隐蔽的陶艺作品陈列室里,我见到了十年不曾联系的李明。来到他的工作室,几间小屋子里作品堆得满满的,简直进不去人、下不得脚。有烧制好的作品,有过一道火的陶坯,还有在转盘上未干的泥塑,到处是堆积的泥块和半成品,墙面上贴满了各种图片资料和现场照片,仔细看是与师长、同学、同行、朋友之间的交流合影和工作场面,总之一派作坊气息。李明对我说:“我有很多想法,有很多题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才刚刚开始……”言语间激情四溢。当欣赏到他的一些得意作品时,李明说,老师,这个送给您,那个您拿走,我再给您做个好的……我问为什么?他说,这都是您老师的教学成果,要不是当年您的严格要求……云云。上个世纪70年代初,李明在我执教的郑州市少年宫美术班里学习,我教他一些素描、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李明在这期间练就了一手较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品味能力。1978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后他顺利地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我与他确实拥有着一份师生情,在这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年代,我和李明都视这份情谊的珍贵如金、如玉、如皓月!
   

      其实我不懂陶艺,虽然彩陶、汉罐、三彩、钧釉的常识略知一二,具体到当代陶艺的语境中我却无法对许多作品做出专业的判断,互联网上告诉我们,陶艺的广阔天地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辉煌、一样艰难、一样的问题不断。陶艺从远古先民们创造人类的第一个新物质——陶器时起,数千年来,陶艺作为土与火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民间风情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直至当今的陶艺创作在形式主义和后现代思潮中搏动,无不如此。
      纵观李明的创作,他把西方雕塑的写实功夫巧妙地融入到中国民间艺术造型的技巧之中,其生动夸张的人物造型使其从无休止的仿制、复制古老的器皿为优势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他取材于中国历史文化禅、儒、道中的人物达摩、罗汉、钟馗、孔子、老子、关公等,深得大众喜爱。加之他对传统釉色灌以新的观念和施之开放性的运用与改造,在不可把控的窑变和独运匠心的碰撞中寻找一种色彩肌理的视觉效果,使其更为接近当代审美特性。它来自传统,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它对当代开放,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它的必然来自艺术家的精神冲动,它的偶然拥有了艺术的神奇魅力。艺术无论哪个门类,个人的语言当它扎根民族文化又与时代的脉搏相联动时,当艺术作品深深地体察到大众内心的缺失和需求、并愿意伸出温暖的手臂时,它便拥有了观众,拥有了市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明的智慧和灵性了?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明作品《禅宗祖师 菩提达摩》
   
       还是引用中国陶艺界的权威人士周国桢先生的话来看李明吧:“他(指李明)开拓性地闯出一条当下河南陶瓷艺术必须踏上艺术再造的必由之路。破除了钧、汝、‘官家陶瓷’游走在瓶、罐、碗等之上的千年崇拜,从而创作出一批具有河南厚重传统内涵的陶艺作品……”周先生是李明的大学老师,我想周先生绝不只是对爱徒的夸奖,而是一种真诚客观的肯定。
                                                                                           
                                                                                曹新林         
                                               中国著名油画家,原河南省书画院院长
 
      曹新林,生于1940年,湖南省望成县人。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1964年-1973年许昌师范、许昌群艺馆、展览馆,1973年-1985年郑州市青少年宫,1985年-至今河南省书画院,曾任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院长等职。2000年退休,现为一级美术师,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油画学会会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