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几百年的明代古窑斜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江岸边,层层黄土掩埋了昔日红火和繁忙的景象。几片散落在地上的碎瓷片让考古人员发现了古窑的痕迹,历时一个月的勘探与试掘,位于邕江沿岸的三岸窑址初现雏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考古专家郑超雄从事考古研究30余年,他获知三岸窑址的消息后特意来到现场考察。在废品堆里,几个手指粗细,呈90度弯曲的管状物让郑超雄颇为兴奋。他一眼认出,这是瓷烟斗。
早在1980年,郑超雄曾参与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上窑窑址的挖掘工作。当时挖掘出的三件瓷烟斗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烟斗实物。郑超雄还记得瓷烟斗出土时,好奇的民工们曾放入烟丝烧吸,通气状态良好。
既然出现了烟斗,必然离不开烟草。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种子,也没有关于吸烟的具体记载。现今大多数学者认为,烟草最早于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从菲律宾传入我国台湾,再传到福建、广东,而后在全国广为种植。
自从三件瓷烟斗出土后,郑超雄对传统观点产生了质疑。其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压槌,压槌背后刻着“嘉靖二十八年四月四日造”,说明合浦上窑窑址可确定的年代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以时间推算,在合浦上窑发现的瓷烟斗比公认的烟草传入我国的时间还要早26年。此外,根据窑址的堆积物分析,该窑使用时间很长,年代上限可能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为此,郑超雄大胆推断,广西合浦地区是烟草种子最早在我国登陆的地方。
郑超雄认为,烟草最早为舶来品,非一般百姓买得起,只有自己种植之后民间才能逐渐盛行吸烟之气。合浦上窑瓷烟斗的造型比较粗糙,说明嘉靖年间烟草的栽培与吸食已十分广泛,这也意味着之前必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传播。那么,究竟如何推断最初的传播时间和地点呢?
根据大量史料记载,在古代烟草的各种别称中,唯一由外来语音译的是葡萄牙语,葡萄牙也是最早到我国进行掠夺的殖民主义国家。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的海盗船首次闯入我国广州湾东莞县附近的屯门岛,此后陆续侵入广东沿海一带。起初葡萄牙人曾以朝贡为名,企图取得明王朝的信任。不过明王朝并不买账,甚至将其驱逐。于是,葡萄牙人便采用了另一种方式以达到经济渗入的目的。据《明实录》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记录:“两广奸民,私通番货,勾引外夷,与进贡者混以图利。”由此可见,葡萄牙海盗曾在中国两广地区强行推销他们带来的货物,其中很可能也包括烟草种子。
对比分析,合浦上窑遗址内发现的瓷烟斗,其年代与葡萄牙人在两广沿海地区推销货物的时间大体相符。因此烟草最初应该是在合浦栽培后传遍广西境内,而后再传至全国的。
郑超雄表示,希望日后三岸窑址正式挖掘时能够找到更多有力的证据,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判定我国烟草的起源和传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