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在武昌梁子湖边发现的湖泗窑陶瓷窑遗址,为湖北填补了陶瓷手工业的空白,也体现了武汉的历史人文环境。在武汉市江夏区东部的梁子湖和西部的斧头湖沿岸的丘陵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古代制瓷遗址堆积。自上世纪70年代在江夏湖泗夏祠村首次发现窑址以来,经过省、市、区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一规模庞大的古代制瓷窑址群,逐渐展现出它古朴的风貌。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的范围内,迄今已发现古窑址145处,窑膛170余条。因为首先在湖泗夏祠发现窑址,根据考古学上的惯例,命名为“湖泗窑址群”。实际它包括梁子湖沿岸湖泗、舒安、保福、土地堂、贺站所发现青白瓷系窑址和斧头湖沿岸安山、法泗、范湖所发现的青瓷系的窑址,两个瓷系其年代上起唐末五代,主要造烧在宋代,下至元明时期。
湖泗窑址群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延续的时间长,在长江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古代窑址中实属罕见,再现了湖北地区1000多年前陶瓷生产营销盛况,改写了湖北无瓷窑的历史,引起了中外陶瓷专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古陶瓷专家李知晏认为,湖泗窑址的发现是长江中游古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链接,使南方和北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陶瓷生产的历史得到衔接,使中国大地的陶瓷生产的长河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2001年6月,国务院将“湖泗瓷窑址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湖北省最早的地方窑口,湖北省内最大的宋代窑址群。湖泗窑为何在武汉市江夏区沿湖地块扎堆呢?这与江夏区有丰富的瓷土有关。瓷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由云母和长石变质而成,且带有一定的粘度。加之梁子湖、斧头湖附近小山丘上的茂盛松枝,以及便利水上交通给湖泗窑外销提供了契机。令人遗憾的是,湖泗窑在江夏分布甚广,却没有发展起来而在中国瓷器史占一席之地?这是因为湖泗窑的四面分别为均窑、长沙窑、邛来窑、景德镇窑所包围,也许是胎土和技术等原因,难以烧出可以和名窑媲美的瓷器而不得不放弃。湖泗窑最终被淘汰在所难免。
20世纪80年代至今,湖泗窑址群中有5座古瓷窑得以发掘:舒安王麻窑(1988年)、土地堂青山窑(1989年)、湖泗浮山窑(1995年)、安山杨家澥窑(1999年)、安山陈家垅窑(1999年)。
王麻窑:改写了湖北无瓷窑历史
王麻窑位于江夏区舒安乡西约5公里的官山村王麻湾南边。是湖泗窑址群中发掘的第一座古窑(窑址已回填)。1988年秋至1989年夏,武汉市博物馆考古队与江夏区博物馆联合对该窑堆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出较完整的龙窑一座,出土大量青白瓷器和窑具。据统计:王麻窑共出土陶瓷器(片)7080件,器类有碗、盏、碟、盘、钵、壶、五管瓶、枕、薰炉、罐等。该窑产品类型丰富,式样变化多样,釉色以青白釉为主,其次为青釉、白釉,酱黑釉最少。胎色以灰白胎最多,铁青胎较少。装饰技法多样,题材丰富,窑工综合运用刻、划、粘贴、雕、印、镂、剔等方法在器物上装饰菊、莲、水草等花纹,风格简练飘逸,带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其中,出土的一件青白瓷枕做工精致,是王麻窑的代表作。王麻窑的发掘,从此改写了湖北无瓷窑的历史。
浮山窑:经典的南方宋代龙窑
浮山窑位于江夏区湖泗镇浮山村西北。1995年秋至1996年初,武汉大学考古系、武汉市博物馆与江夏区博物馆联合对该窑址进行首次发掘,发掘出龙窑遗迹两座,清理出瓷器(片)、窑具等文化遗物数万件,大多数是青白瓷,器类有碗、盏、碟、钵、壶、薰炉、器盖7大类。浮山窑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宋代龙窑,其特点是窑炉的布局合理,二窑皆南北向顺山丘地势俯冲而下,东西并列而建,很有地方特色。浮山窑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宋代龙窑,出土的瓷器颇为丰富,大多数是青白瓷,不少珍品现陈列于武汉市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