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高古瓷中的四川青瓷






[日期:2015-02-17]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佚名 [字体: ]

       四川陶瓷源远流长,在四川新津县花源镇联合社区宝墩文化地层中,考古发掘出距今已有4500年的陶窑遗址。

  近几十年来,成都、绵阳及四川盆地东部一带出土过许多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青釉高古瓷器,这些隋代以前的四川青瓷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品种之丰富、品质之优良,在全国除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北方地区的青瓷外是很少见的。在“成都青羊宫窑址和邛崃县的固驿窑址、十方堂窑址做过调查和小规模试掘。这些窑址均始烧于南朝而盛行于唐代。据目前考古发掘与调查,起于东晋或南朝时期的窑址,有成都青羊宫窑、邛崃固驿窑、邛崃十方堂窑、灌县金马窑、大邑敦义窑、崇州天福村窑、金堂金锁桥窑、江油青莲九岭窑、方水窑。

  四川成都是汉末及六朝时期四川盆地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通过长江水系,跟东部沿海紧密相连。青羊宫窑地处成都,又有从战国时期起就大量烧造高质量陶器的基础,因此最有机会优先掌握先进的青瓷制造技术。青羊宫窑址位于成都一环路以内,从古道观青羊宫到同仁路一带,分布面积达3平方公里,从战国到唐代,烧造时间超过1000年,给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青瓷作品。成都地区除了青羊宫窑以外,邛崃固驿窑、都江堰横山子窑等也在隋代以前烧制过青瓷。因此,可以说成都地区是隋代以前四川青瓷的重要产地之一,这一点是不应质疑的。

  在四川除了成都地区外,应该还有另外的窑区。加之出现青瓷最多的地区是绵阳、三台、江油一带,这些地区都属于绵阳市,因此,不禁令人作出“绵阳地区也有隋代以前的青瓷窑址且不止一处的推断。1987年、1992年江油市考古部门曾进行过调查与发掘,在江油青莲镇、九岭乡、方水乡一带,发现有多处古瓷窑遗址(统称为青莲窑),出土了许多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瓷器及标本。还在九岭瓦子包,采集到许多隋代及南北朝时期的瓷片标本。这一带面向涪江,背靠大道,离绵阳市区和江油市区都不足20公里,水陆交通都很方便。绵阳地区出土的大量高古青瓷,可能不少就出产在这里。从绵阳市及三台县市场上常常出现带鼓包、窑粘或严重变形的“窑址货”来看,绵阳至三台一带可能也有青瓷窑址,其中瓦店子、瓦子堆、瓦窑村等地值得关注。

  进入西晋以后,四川青瓷品种和数量有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给后世留下大量优秀作品。

  晋代是我国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是造就书圣王羲之的时代。被后人称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对当时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晋代砚有两种胎釉,一种釉色润泽青绿,灰色胎与釉面相交处有火石红;另一种胎色发白,釉色发黄。它们分别是成都、绵阳地区的制品。从西晋到隋代,圆形瓷砚由三足砚变为多足砚或辟雍砚,砚面由平面变为上凸球形面,到了唐代则砚面下凹。这些逐渐演变的特征有助于断代。不过,西晋砚和东晋砚不太容易区分。四川高古瓷砚无论是圆形砚还是箕形砚,其数量之大、式样之多是非常少见的。青羊宫窑、横山子窑、固驿窑以及绵阳各窑都生产过青瓷砚。

  在晋代,青釉占主导地位,黑釉甚少,通常褐釉只见用于彩绘,川窑褐釉器物丰富了我国晋瓷品种。

   一般认为盘口壶开始流行于三国,其实四川东汉时期盘口壶已屡见不鲜,只是多为陶质,一直流行到唐代。盘口壶不但流行时间长,而且范围广,几乎全国所有隋代以前的青瓷窑都曾烧制。不同时期的盘口壶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而不同地区同一时期的盘口壶又有许多共性,因此盘口壶常常被用作同地出土物断代的依据。

  到了隋代釉色开始乳浊,一部分青釉由褐色釉替代,制瓷工匠力求用繁复的纹饰博得人们的欢心,普遍应用莲瓣加图案的纹饰,高浮雕的翘莲瓣装饰也屡见不鲜。

  到了唐代,成都青羊宫窑、邛崃固驿窑、青莲九岭瓦子包窑、都江堰横山子窑等一系列四川早期青瓷窑场逐渐停烧,而邛崃十方堂窑、成都琉璃厂窑、都江堰玉堂窑、乐山荻坪山窑、雅安芦山窑等窑场兴盛起来。彩绘、乳浊绿釉、三彩、各色单色釉瓷纷纷登场,四川陶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隋代以前的四川青釉瓷正是它们的前身。

  总之,雄踞四川盆地的川窑,是我国隋代以前除越窑、洪州窑之外,又一处大量生产青瓷的古瓷窑群,它们分布在成都、绵阳等地区。当前,川窑青瓷正引起收藏界和研究者极大的兴趣。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