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南海Ⅰ号”出水瓷器的出产地






[日期:2015-01-2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泉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安溪魁斗镇魁斗村畲埔山发现了一处宋青白瓷窑址,出土的瓷器器型、花纹等与“南海Ⅰ号”出水的外销瓷器相一致。陶瓷专家称,该窑是继德化窑、泉州东门窑之后,在泉州发现的第三处宋代外销瓷的重要产地。
      安溪历次普查中,已经发现的窑址大约有170多处,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又发现了10多处,分别分布在安溪的长坑乡、尚卿乡和魁斗镇凤山村,年代跨越宋朝至新中国成立。其中,以发现的这处宋青白瓷窑址最有价值。
      这处宋朝窑址面积约300平方米,从露出地表的几米厚的堆积层上,放眼望去都是青白瓷的标本和烧制用垫圈,以及支钉窑具。此外,采集来的还有垫饼和青白瓷碗、盒、瓶、洗等残瓷片。从标本看来,此处生产的器型有大盘、粉盒、碗等。其中,大盘的直径有30厘米,大多素面而无纹饰,釉色青绿或灰青,俗称青白瓷,但瓷胎质灰白、坚硬、厚重。盘面有宋朝瓷器常见刻画和画花的纹饰,有缠枝、卷草等。
      根据采集的瓷器标本发现,不论从器型、花纹等,都与“南海Ⅰ号”打捞出来的瓷器一致。或许,它就是“南海Ⅰ号”瓷产地之一。
      这处窑址的发现引起众多陶瓷研究者的关注。“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其搭载的文物正在一步步地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秘密,这其中就包括对泉州外销瓷器的研究。
      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而晋江磁灶窑、南安窑、德化窑、安溪窑、永春窑等地方窑口烧造的瓷器,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远销到包括东亚、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泉州的外销瓷器印证了世界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辉煌历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