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考究一个古代窑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多、领域广,非仅靠单纯的窑址挖掘考古可解决,要从社会、风俗、文化艺术等史料文献中寻找线索,关注墓葬考古和大众考古的其他出土素材,在存世各类遗存中探求踪影,如许多学者研究宣州白瓷就结合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器物作为考古类型学的参考辅佐。固然要本着王国维的地下材料+纸上材料的二重证据原则,更要有傅斯年先生提倡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考究精神,甚至要有顾颉刚先生的疑古精神,重视对传世文本自身可靠性、指向性的稽查。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中的疑似白瓷或青白瓷壶注和台盏
古陶瓷爱好者们近年关注“宣州窑”,主要由来于对风格类似湖南长沙铜官窑的安徽地区所出的唐代青釉点褐彩产品、对传说中五代南唐白瓷“贡瓷”及“宣州官窑”的好奇,譬如已发现的带有“宣州官窑”款记的出土陶瓷,质量粗陋不堪,连众多已知中古时期民窑的普通质量都不如,到底是什么性质和用途?业界人士在甄别安徽地区非窑址出土的许多白瓷青白瓷类器物时,包括南京地区南唐二陵所出的白瓷,每多有产地来历的争议。如1977年繁昌县新港镇出土宋繁昌窑凤首执壶,类似风格、特征器物在国内考古属于广东西村窑出口东南亚的标志性产品之一,而繁昌本土窑址考古却尚无同类的有力出土证据支撑。又如安徽省博的镇馆之器北宋青白釉加褐彩仙人吹笙执壶,到底产地为繁昌还是景德镇,身世也扑朔迷离,多年来官方屡改定性,争议不定。
北宋 青白釉仙人吹笙执壶 安徽省唯一瓷器类国宝 1994年宿松县东郊北宋天圣三年墓葬出土
该器为本人秋水堂旧藏,现藏浙江某地方博物馆 ,曾提名浙江省博评选“民间收藏十大藏品” ,其胸饰的蝴蝶结式贴塑手法,倒更多出现在北宋时期的繁昌窑青白釉器物上。
而且这些疑问,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中旬,曾任南京大审判五大法官之一的繁昌人葛召棠,解放后转任安徽省博物馆编审期间,老家繁昌县城郊区的遍地青白瓷瓷片,曾引起他强烈关注和追踪,惜后被打成右派冤死狱中,这个“葛召棠疑问”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被关注。这些客观认知需求,也推动了古宣州窑探索的进程。
在包括体制学者和收藏家、业界行家等成份构成的猛虎论坛,群友们曾对某类既与北方定窑邢窑的白瓷产品不同,也与南方景德镇窑系为代表的青白瓷的典型特征有所差别的一些约五代左右的精细白瓷,提出疑似“宣州贡白瓷”等设想,众说纷纭。
似邢似定,又疑似南唐宣州贡白瓷的五代花口盘 秋水堂旧藏
我委托小宋利用业余时间,对古宣州地方史料、古陶瓷文献,近年的关联考古动态及业界一些主要观点,做个小结。经她细致刻苦的工作,乃有这篇精炼小文,并提出自己讨论意见,尤为难得。以供朋友们研究学习作导引,也为推动公共考古做微薄贡献。
在此,鄙人也响应学友们的本次讨论组织,提点浅陋之见,供业界方家、学者指伐:
个人认为,首先,这种探讨,须放置在一个相对明确的参照系里,才有意义。首先对“宣州窑”的概念和窑址进行勘定,立足考古材料和历史背景,分析特定地点和时期的产品的种类、工艺、胎釉、质量、生产目的、使用对象等综合因素,方有可能构建成熟的论证逻辑链和陶瓷史学模型,逐渐接近历史真相......
其次,在考证窑场的性质时,要对陶瓷史料和文献中的“官窑”概念,必须要有个清醒的历时性观念认识前提。五代时期的宣州“官窑”款式所关涉的涵义,与陶瓷史泛指的“官窑”完整含义,即由官方设置、组织、管控生产的窑厂的概念,是否存在歧义和范畴出入?
其三,官办窑厂、民烧贡官贡御、官订官征、官搭民烧等不同情形必须分而论之。即便带有官府定向生产和专用性质的器物,其真实用途、功能和工艺史评价,也要实事求是,要避免一些地方情结而可能导致的判断误差。即便是北宋时期的河南清凉寺汝窑,目前也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该窑场的性质是官方开设,而更加可能只是在民窑内局部征用和控制,政府派员局部督陶、小部分产品定向生产的贡瓷性质。
目前为止,本人保守认为五代南唐“宣州官窑”的真相定调,尚宜谨慎,从已发现遗留器物的基本特征,陶瓷史的演进基本规律等方面看来,五代南唐国开设完整意义上的官办窑场的可能性不大,更加可能只是白瓷的民烧贡御、酒容器的官府定向征订的性质。而酒器的官订,很可能与官府对于酒业经营的垄断管制直接关联。文中作者小宋也提及这点。并且,如冯先铭所列举明嘉靖四十一年《宁国府志》、明万历年《宁国府志》中的相关记载,或也与此有某种必然关联而非巧合,很可能这种从宣州征用“酒瓶”、“官瓶”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明代。同时,这种政府征用,往往非一处一窑,又如《大明会典》还记载:“凡河南及真定府烧造,宣德间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只个。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二州,酒缸二百三十三只,十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瓶坛一万一千六百个,五瓶坛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个,酒瓶二千六十六个。”诚如有些学者在考证所谓“官钧”的断代时,引用该文献来推断某种器物,也是混肴标的和偷换概念。
至于为何这种“宣州官窑”款记的器物如此粗糙?个人认为,一是因为考虑实用性,该类器物的胎质是一种缸胎炻器,有着类似紫砂的疏松气孔结构,而非致密瓷胎,更有利于酒的贮存和发酵;二是因为需求量巨大,考虑到成本等问题,不可能追求精细瓷质、规整度和艺术装饰性。同时,或还可以据此推论,“宣州官窑”款记的器物,基本以这种官府管制行业如酒业、盐业等的实用目的粗器为主。
另外,安徽窑场由于地处南北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历史产品多呈现出工艺转移的承接、衍生、交叉、融合等特点,糅合多地风格,在陶瓷工艺演变史上意义非凡,地位重要,还有大量重要的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去探索,学术上还大有可为,远不仅“宣州官窑”这个命题。
也希望各界朋友继续拾缺补遗,百家争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万斌 暮夏拟于秋水堂 2017年7月21日
历代古陶瓷窑址的考古中,一些历史上曾经影响较大的古窑口至今尚疑云犹存,面纱未揭。文献中提及的“宣州窑”,便是其中一个。正如《景德镇陶录校注》所称:“宣州:今安徽宣城。明代烧造瓶之类的贡瓷。窑址迄今未发现”。
现将有关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一、古宣州的范围
宣城,于商周时期分属吴、越、楚等国。秦始置县,县名爰陵;西汉后,改称宛陵,隶属丹阳郡;至晋改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宛陵为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改宣州为宁国府,直到清末。
隋政府大并郡县,精简机构。并淮南郡、南陵郡、陈留郡入宣城郡,改置宣州,领宣城、绥安、秋浦、永世、泾县、南陵6县。
唐代的宣州(宣城郡)是上州大郡,江南五大中心城市(润、越、宣、苏、杭)之一(张剑光《论唐五代江南城市的经济功能》),辖宣城、泾县、秋浦、绥安(759年改名广德)、宁国(744年复置)、溧水、溧阳、当涂、南陵、青阳(724年置)、太平(752年置)、旌德(763年置)、至德(757年置)13县。永泰元年(765年)撤置池州,治秋浦,领秋浦、青阳、至德、石埭(766年置)4县,仍隶宣歙观察使管辖(即为宣州支郡)。歙州,唐为宣州支郡,领歙县、绩溪、祁门、黟县、休宁、婺源六县。
唐光启三年(887年),割宣州溧水、溧阳二县及润州上元、句容置升州。
五代时期,南唐建都升州,改为江宁府,遂析宣州之地置芜湖、铜陵、繁昌三县,并当涂、广德两县改隶江宁府。
南唐时江宁府所辖十县中有唐代宣州旧属芜湖、铜陵、繁昌、当涂、广德、青阳六县。宣州仅领宣城、泾县、南陵、宁国、太平、旌德六县。
北宋置江南东路,辖1府、7州、2军,在皖南置宣、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军。南唐灭亡,宋割升州之芜湖、广德、繁昌入宣州。太平兴国二年,析芜湖、繁昌隶太平州,四年广德升军,自此终北宋世,宣州只领原来6县。
二、典籍中的宣州窑
明代张谦德在《瓶花谱》中称宣州窑为“宣城窑”,并把它与宋代“柴、汝、官、哥、定”等五大名窑相提并论。 明代南京刑部尚书、诗人王世贞有“泻向宣州雪白瓷”的诗句(《谢直兴令惠新茶》)。
而“宣州窑”的正式称谓,则最早见于清代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古窑考》:“宣州窑:元明烧造,出宣州。土埴(zhi黏土),质颇薄,色白。”(清同治九年(1870年)翻刻嘉庆二十年(1851年)翼经堂本,第10页。)又“元有浮梁磁局,专掌景德镇磁器,世称枢府窑。而民间所造者,则有宣州、临州、南丰诸窑,然其成绩不能超过两宋也”。可见宋代是宣州民间已烧造瓷器了。清陆凤藻《小知录·器用》:“古无磁,瓶皆以铜为之,至唐始尚窑器。厥后有柴、汝、官、哥、定、龙泉、均州、章生、鸟泥、宣城等窑,而柴、汝最贵。”将宣州窑和宋代名窑一起提出。
《宁国府志》卷十八“食货志·物产”条“曰陶:泾邑孤坑山下有陶灶出陶器,以资县邑之用。明时宣城岁贡官瓶”(《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嘉庆宁国府志一》)
民国黄矞在《瓷史》:“五代数十年间有瓷窑可考者有五,曰:‘耀州窑、郑州窑、宣州窑、南平窑、越州窑’”、“宣州瓷器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者,南唐后主尤好珍玩”(民国·黄矞《瓷史》五代条),认为宣州窑是南唐官窑,烧造卵青带微灰色调的产品。
《景德镇陶歌》载:“嫩荷涵露透琉璃,缥色何如秘色瓷。昨夜月圆新试碾,宣州雪白凤州诗”。这首咏瓷诗,对宣州窑白瓷的釉色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
三、古宣州属地范围内窑址的发现和研究
建国以来,对于宣州窑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近年来,在皖南地区北半部分的古宣州区域内,除早已发现的繁昌柯家村窑、骆冲窑以外,文物工作者相继发现了泾县琴溪窑、窑头岭窑、窑峰窑、芜湖东门渡窑、宣州区窑等窑址和窑群。上世纪80年代,省古陶瓷专家经实地调查曾认为,“泾县琴溪窑是宣州窑的早期窑口”。
1、旧有发现和探讨
1958年4月间,省文化厅文物工作队在繁昌县柯家冲调查了古代窑址群,根据采集和试掘出土的瓷片和小碗特征分析,是宋代瓷窑遗址,多影青瓷器。张道宏先生在《试掘繁昌瓷窑址》报告中认为,“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可能与宣州窑有关。”(繁昌在五代时期属宣州所辖)
1977年繁昌县新港镇出土宋繁昌窑凤首执壶 繁昌县博物馆藏
北宋繁昌窑莲花托盏 一级文物 1984年繁阳镇杨冲工地出土
北宋 繁昌窑青白瓷温壶 繁昌县博物馆藏
北宋 繁昌窑青白瓷曲花口盘 繁昌县博物馆藏
北宋 二系盘口执壶 繁昌县博物馆藏
北宋繁昌窑梅瓶 安徽省博物院藏
宋代繁昌窑青白瓷刻花执壶 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藏
北宋繁昌窑青白瓷盏托 繁昌县文管所藏
宋代繁昌窑影青釉莲花尊 安徽省古陶瓷协会展品
宋代繁昌窑影青釉刻 “咸平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叶六郎记”文字盖壶 安徽省古陶瓷协会展品
五代宣州窑白瓷洗 安徽省古陶瓷协会展品
五代宣州窑白瓷花口碗 安徽省古陶瓷协会展品
宋代繁昌窑影青釉蝴蝶结纹执壶 安徽省古陶瓷协会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