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拥有8500多年的人类文明历史。
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之南而得名。命名之地就在济南·章丘·龙山。
从距今8500多年一直到西晋永嘉(公元307~公元312年)年间,济南·章丘·龙山一直是济南地区乃至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济南是历史悠久的古城。
在济南·章丘·龙山可以翻阅中华8500年文明史。考古学证明,史前文化大致经过了西河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五个阶段。这一史前文化发展谱系的两个即“西河文化”和“龙山文化”首先在龙山发现并命名,而龙山的三处国家级文化保护遗址(西河遗址、城子崖遗址、东平陵城遗址)和一处省级文化遗址(焦家遗址)清晰的呈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旅程,表明济南·章丘·龙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济南是中国陶艺之乡。
8500年前,济南先民开启了多沙泥质红陶为特征的陶艺之路;在距今6500年前,完成了以陶器“鼎”“鬲”为象征符号的中国“阴阳”学说;距今5000年前,创制出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巅峰陶器----“黑陶蛋壳杯”。
济南是人杰荟萃的名城。
在上古时代,济南就诞生了大舜这一民族领袖;大禹时代,传说其父鲧在此修筑城墙,伯益造井;谭国大夫站谭国城头而作《诗经·大东》,诗中用文字第一次记载了中国最古老的第一传说《牛郎织女》;邹衍汲取龙山文化精髓,建立“五行学说”;吕后举山东之力而筑“济南国”;伏生默记而传《尚书》;终军弱冠请缨;王莽革新新朝;曹操出将入相。
济南是农耕文明的摇篮。
8500年前,济南先民选育驯化野生的“狗尾草”,培育出古老的粟米,又经过几千年的培育,制成了今天的传世龙山小米。龙山小米为世代贡米,至今在龙山仍被广泛种植。
济南是中国城市建设创制之地。
8500年前,济南先民开始滨河而居,掘壕放水围城;6500年前,建成原始国家雏形,现“焦家遗址”;5000年前,建成亚洲第一座大型城市----“城子崖古国”,城内道路第一次尝试用“石灰面”修筑;3300年前勤劳的济南先民修筑了第一条古代“高速路”----“周道”;秦末汉初,兴建山东最大的人工城市----“济南国”。
济南是工业文明发轫之地。
8500年前,济南先民依靠先进的制陶手工业,制出大型陶壶,用以酿制“桑葚美酒”;5000年前,用粟米酿制出中国第一杯“米酒”,传承至今;战国末期,济南逐渐成为中国“冶铁”中心,章丘铁匠名传天下。
(本系列讲述的就是距今8500多年----到西晋永嘉(公元307~公元312年)年间济南的那些事)
《陶釜》
一、西河文化
资料显示,西河文化时代的聚落到目前为止,在山东省仅发现七处,其中六处在济南境内(章丘五处、长青张官一处),邹平孙家一处。除去西河遗址外,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征明显的还有章丘小荆山遗址。
据上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系“西河遗址碳十四测年数据测定报告”断定,西河文化的早中晚三期分别为距今8411年、7974年、7726年;后李文化的两个数据分别为8163年、7851年;小荆山遗址的发掘资料将年代分为了两期四段,以每段100年计,共400年,因小荆山的第四段可以和西河遗址的8400年衔接,且下面三段形成的文化堆积可达1-1.2米,形成这样一个堆积又约需千年以上时间,那么小荆山遗址的最早年代可达距今9500年,由此可以认为西河文化的最早年代可达距今万年之久。其下限年代,从西河遗址的7700年左右和后李遗址的7800年左右的年代下限来看,加上小荆山遗址四段的资料证明,西河文化的最晚下限应在距今7500年左右。也就是整个西河文化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2000年,由此可以断定西河文化是北方地区与黄河流域七八千年前诸系列文化群平行发展的又一较早的地方性文化,是目前海岱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跨越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心。
《石器》
西河文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开始创新生存方式,他们从大山的洞穴中和茂密的森林里走了出来,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海岱地区中心位置的章丘,开始了最原始的农业耕作。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它丘壑连绵、古树成林,泰沂山脉横亘于南,长白山逶迤其东古济水沿泰沂山脉北流,由泺口东折流经章丘入海。这里河湖交错,水生动物丰富。这些丰富的自然条件,保证了古人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环境下,仍能去的足够的食物。
参考资料:
1.陈先运主编《章丘历史与文化》,2006年齐鲁书社出版。
2.赵克村主编《龙山村志》,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市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1997年的发掘》,《考古》2000年第十期。
4.宁荫棠、王方《山东章丘县小荆山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