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今李光的画已完全变得抽象了,画面中不仅没有了“硬汉”,甚至没有任何具体的物象,只剩下横涂竖抹、泼洒勾勒的痕迹,依靠结构,依靠节奏,依靠韵律,依靠肌理,依靠语言体验才能感悟的方式,抒发情感与心灵的声音。”(杜大恺)
著名画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李光
“李光的画在某种意义上不是特别漂亮的画,它里面有一种苦涩的、强悍的精神在里面。我觉得他的画,特别是国画,不是现在流行的大陆画,它是一种艺术家个人对自然的一种理解和把握。”(殷双喜)
而此刻展现在我面前的画作让我眼前一亮,为之一震,沉吟片刻后,“新鲜!”就用新鲜来形容吧。新在笔墨语言,新在画面的构建,新在气息的流动,新在意象表达的痛苦纠缠;鲜在刚刚出炉,鲜在别人尚不得见,鲜在墨香尤散润气未干。那一夜带来的震撼与对沵谷李光的崇敬之情,现在回想仿佛还在眼前。(石古:《姬岔之约》)
《山顶有云山后雨》70cmx70cm
前几天,青石块儿垒砌的高高的塔楼,端然伫立在龙湾村的公路旁,远远望去塔顶“达观”两个字分外惹眼。于是感觉这段文字非要用达观这个名字才够劲儿,才对得起塔楼观照下的沵谷李光。幸有大恺、双喜等诸多艺界大儒的引领,评述不会有误入歧途之险,虽不能升华,因与李光兄相熟也甚,权当细说而已。
自上次写《姬岔之约》以后,李光兄又有几次走进陕北那片让他着迷的厚土,自然收获如始,我亦自然首观为乐。那一张张水墨的厚土在我的心中堆积着越来越高,再不吐吐恐难喘息。
《草沟的秋实》70cmx70cm
独特——
中国山水画伴随李可染进入创作山水阶段,陆俨少强化传统笔墨节奏,已经摆脱了主题先行的、人定胜天的改造山河模式,而回归山水画自身,回归天人和谐的自然观,李光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画者。他遵从师法造化的传统,着意地域山河的风神差异,却更强化了主观感受和个性化差异而倾向于人格的表现。从而创造出了极具个性的视觉语言体系。对于绘画这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行为来说,画家通过这种行为把自己对时代的感悟、对当下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发声转化为视觉语言,进而通过自己独有的视觉语言实现对社会的干预。在李光近百幅的陕北水墨写生作品中,无一不是独特艺术精神的表达。这是他画面的状态也同样是他生活的状态,没有对生活独特的艺术把握与追求这个根源,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独特精神的画面,不到达观艺术研究院(李光寓所)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解读,这个独特里还有很深重的话题,也许是民族文化担当与付出的自然回报,独特是李光水墨精神的首要特征。
《黄河古道晚霞映》70cmx139cm
耐读——
李光不以观念的彻底革命而引来炫目关注,而以意境的深入和质量的升华而耐读。耐读是李光水墨作品的精神本质,其画面追求不在写实的是否精谨而在诗意升华的空间,而这一高度的斩获是基于文思修养的深浅和艺术语言技巧的高低。换而言之李光他经历了艺术,控制了艺术,把握了艺术,体现了艺术,他在艺术上一路走来,是因为瘦小的躯体里却包裹着一颗丰富而燥动不安的心。基于这颗丰富而燥动不安的心,就有了读不完的内容和耐心读的趣味。在艺术的学习上李光是一位笃学养正的好学生,在艺术的创造力上李光是一位不畏生死的急先峰,艺术上无畏又让这颗丰富燥动的心穿上了强大的铠甲,变成了强大的心,游走于李光的水墨世界,就是读取他的内心世界。
《吉镇写生》70cmx70cm
古意——
当下古意山水复起,伴随的不仅是对传统古体文人山水画符号体系的膜拜,而同时兼有古代文人崇尚道家、佛家借山水陶养性灵和人格修行的逸思,是天人合一哲学深入心灵的亲身体验,因为他摆脱或弱化了客体即自然美的"外师"启迪,倾向于因境而生的心造自然,成为营构精神家园的逸品。在古意的把握上李光的画面非常扎实地体现着大传统意识,这体现在他强化山水画的意境、精神、人格体验追求,强调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以及天人关系的观照上。他保留了传统笔墨力度,一直以来的书法研学,为他山水画创造新的视觉图像提供了一条融和传统笔墨内力与现代抽象性形式的可能性途径。坚持由施法自然的写生出发,日渐消弱了焦点透视及光影、体面关系的束缚,更加张显笔墨气韵的中国画立场。
《佳县秋景1》70cnx139cm
风骨——
李光的风骨让他自觉地与泛娱乐化的时代相去甚远,完整的高等教育,严苛的西画修养,基因般的传统修为,使他必然要求自己的艺术有着更为丰富和厚重的社会担当。始终植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最有生命力的元素,构建全新的笔墨语言去传达当下的情感体验。他在注重大形构成的基础上,更多地追求一种情感的、主观的东西,强调写生的现场感,不矫揉造作,随性而执着的涂抹,实现了一种生命灵性“内继外延”和艺术形式上“返本独化”的艺术状态,实现了“情理互动,内外相分”的感性和理性的互动状态。他革新了传统山水的图式和笔墨语言,用充满现场感的构图和抽象的造型方式,用源自大写意的纯熟笔墨,为山水画注入了一股酣畅淋漓的浩然之气。
《佳县秋景2》70cnx139cm
他的生命过程中有磕磕绊绊,有时处在一种偏执的状态之中,而恰恰就是因为他这种偏执才没完全被学院派所俘获,而是从学院派走出来,他形成了个性的、独化的,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达观是李光为自己的艺术天地的一份定义,随未与李光兄详细探讨其达观之心解,揣踱达观之于李光,应属介乎悲观和乐观之间的第三种态度,它不表现为满面的笑容与愁苦,但是表现为平和与自信。蓄力达观,成己达人,今观李光兄内外达成,观照自省,游走于水墨之间的通融与淡定已是观自在了!(刘志军,书画家)
《康家港印象》139cmx70cm
《坑镇写生1》70cmx70cm
《坑镇写生2》70cmx70cm
《秋满高原》70cmx139cm
《深沟里的人家》70cmx70cm
《已是深秋时》70cmx70cm
李光,字沵谷,号蓊然堂。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艺术顾问。1961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市。当代艺术家,鉴赏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履历:
1981.09考入山东纺织工学院实用美术系;
1985.07毕业于山东纺织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现任教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从事造型艺术教学和研究;
1990——1992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师从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先生研修装饰绘画;1997——199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同等学历研究生班,师从詹建俊、朱乃正、吴小昌先生研修油画;
2000.06被聘为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2005——2011年致力于景观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研究和实践,设计建造达观美术馆。达观美术馆系山东省第一座私立公益性美术馆,建筑风格集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和自然景色于一体,是建筑与艺术的文化表达式,是一种开始,也是一种期待,是文化人对世界的态度和关怀。
参展经历:
1990.10插图作品《孔子畅游》入选中国少年儿童图书插图展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展出;
1992.04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李光黑白画个展”;
1993.07油画作品《枯塘润雨》入选中国油画双年展;
1994.09油画作品《静物》入选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汇展获优秀奖;
1994.10油画作品《大河行之——塬上三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1994.10水彩插图作品《崇狼的传说》(八幅)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1994.11油画作品《冬天留给春天的絮语》入选“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获优秀奖;
1994.12水彩插图作品《崇狼的传说》(八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6.12油画作品《塬上三月》入选“丁绍光奖”全国美术作品大展中获铜奖;
1997.06油画作品《静物》入选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山东省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2001.01炭笔写生作品《黄河写生》入选山东省首届写生作品展获三等奖;
2001.07油画作品《金色腹地》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2003.10招贴设计作品入选韩/中现代美术设计海报展;
2004.01油画作品《大景观》入选山东省油画展;
2004.02油画作品《蒙山行》入选“山东省第二届写生作品展”;
2011.01在山东济南伊凡美术馆举办“沵谷李光书法作品展”;
2012.01水墨画作品(六幅)参加“2012印象中国晒画主题展”;
2012.11书法作品(一幅)参加“山东统一战线喜迎党的十八大书画展”;
2013.01水墨画作品(六幅)参加“2013印象中国——晒画主题展;
2013.06在山东鲁银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沵谷李光2013书法展”;
2013.10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六幅)参加相约十艺节齐鲁画风名家精品展/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3.10入选第十届全国艺术节“齐鲁艺术名家”;
2013.12综合材料水墨作品(十幅)参加《N维水墨空间》当代水墨国际邀请展;
2014.05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学院美术30年沵谷李光经历绘画展”;
2014.09受邀参加“美国国家园林基金会绘画展”,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水墨画展;
2014.09入选第三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4.12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大景观》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01参加由山东省文化学院、山东省台办联合主办的《三人行书画交流展》,在台湾省台北市101大楼32层中华艺术馆举办水墨画展。
个人专著:
2000.著作《素描头像》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3.光盘《水粉静物》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著作《李光速写》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7.著作《艺术家色彩静物临摹范本—李光》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7.著作《名家素描教学人物头像精选范本—李光》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1.著作《道法自然》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1.编著《19世纪美国风景画》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3.著作《沵谷李光2013书法》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4.著作《学院美术30年沵谷李光经历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