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奋斗的历程——序陈文增《定窑研究》






[日期:2014-06-01] 来源:《定窑研究》   作者:周淑兰 [字体: ]

    《定窑研究》如此系统详尽地研究定瓷文化,既研究了历史,又记录了实践的验证,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的研究上,不单参考了历史文献,同时对古窑址进行了多年的考察,研究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是一本可靠的史书。这本书又是实践的总结,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对工艺实践的记录,在我国陶瓷艺术史上将添上绚丽的一笔。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文人墨客留下了诗词歌赋,予以颂之。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保定博物馆及至国外的博物陈列馆都有不少定瓷珍品,让我们得以见识当年艺术的真貌。然而,定瓷制作的工艺技术则没有只言片字的真实记载,有的也只是考古学家的不准确的猜测。如今,失传了800多年的定瓷,不但得以恢复制作,还在研究制作的过程中被有心人给以系统地记录、详尽地剖析、深入地探讨并撰写成书,这是我们陶瓷之国的一件大事、喜事。它填补了我国陶瓷艺术史上一项空白。   


陈文增在书房撰写《定窑研究》一书

    如果说《定窑研究》是一位只读到初中一年的人写的,您相信吗?那真是难以置信。然而,您如果去过他家,见到近万册藏书的书房,闻到那扑鼻的墨香,您又会说,这不奇怪,他的功夫在校外。

    想起如今的教育,老师讲、学生听,让许多孩子养成一种等着的习惯,这是一种被动的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而本文作者陈文增失掉了这个条件,他自己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学习,是一种主动自发的我要学的行为。这使他产生了内在动力,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文增,1954年出生于河北曲阳县北镇村的农民之家。家境贫寒得一天不拾柴就喝不上热汤。可他从小习惯了,也不觉得苦。只是他有个好学的天性,与众不同。七岁时,见到村里来了个卖字画的人,他追着看,就像蜜蜂见到鲜花,寸步不离。看啊、想啊,怎么一笔就能画出花鸟形的字来呢?自己决心要学会这本事。回家找来麻绳、铁片、秸杆做成笔,蘸水在墙上抹起来。后来,想写字,发现废电池里有根黑芯,砸碎制成,捡来碗底成了,捡来传单(正是文革时期,传单到处有)练起字。就这样,别人会的东西,他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学会,要学会。他喜欢放牛的活计,因为那就有了用棍子在地上划字的时间,难怪他后来得了全国硬笔书法大奖,这可是一个绝妙的秘方。

    陈文增最早学书法受叔叔陈进生的影响。由于他如醉如痴地练字,感动了村里的小学教师刘进元,刘老师把自己珍藏的《名人遗笔》等书借给他。他如饥似渴地摹写,无论春夏秋冬,每日习字至深夜。冬天墨水结冰,他烧块热砖头垫在砚台下,30余年从未间断。至今,他的书法不但字体遒劲、隽秀,更有一种坚韧、刚正、大气不凡的韵味。

    记得1982年,我和叶喆民教授到曲阳开会,当时二十几岁的陈文增听说有名师,马上来请教,带来了他临写的颜体字。叶先生给了他很大鼓励,说颜体字一般不容易写出内在的精神,你的字不但表面摹仿,而且抓住了内在的东西,可以继续努力练下去。他受到很大鼓舞,更加努力。曲阳县北岳庙的碑林,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场所。

    陈文增爱读书,就像沙滩干渴盼水一样。父母给他买了一本《毛主席诗词》,没几天就背熟了。还想书,没钱买,他听说唐县军城村叶姓家有书,就顶寒风,翻山路20多里去求借,主人被他的真诚和饥渴感动了,由此,他又读了许多的藏书。现在,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凿壁堂书屋。自己也发表了800余首诗词作品,还常获各种诗词、楹联大奖。由于他人品好,学问好,被河北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初中文化早已成为历史了。

    在定瓷的研究上,是从1978年开始的。由于书法专长,陈文增被河北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招为工人。进厂后,从厂长刘玉山和省陶瓷专家谷守刚和李希元老师那里了解到建厂的起因。那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我国,向周恩来总理问起定瓷情况。总理说正在恢复中。之后,在总理的关照下,定瓷厂就这样诞生了。陈文增暗下决心,一定让古定瓷重现辉煌,这成了他的奋斗目标。然而,定瓷已失传800年,古代制瓷技艺哪里去寻?因为宋代崇尚理学,强调等级秩序,重精神而轻物质。重理轻器,理为形而上,器为形而下,因而轻视工艺美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谁能为制器的下等工作撰书立说呢?所以,虽存诗词颂定瓷,却无制瓷工艺技术的记载流传。 


    陈文增从小在定瓷古窑址的边缘长大,家乡的田埂上都是农民耕地时碰了犁头捡出的古瓷片。他捡过,也思考过这花纹的神奇美妙,但这不像书法那样可以仿制。进了瓷厂,总算有了机会,再加上有国家任务,更坚定了他的信念。他和同事们经常到古窑址去考察,古人毕竟留下了实物,可算有探寻的依据。

    说起定瓷的研究之路,还不单是历史上没有留下工艺记录而在生产制作中的摸索试验。20多年,他和他的同事们尝尽了酸甜苦辣。

    1985年,陈文增当上了副厂长,刚干了一年,上级就让转电瓷,陈文增和厂长蔺占献坚决不放弃定瓷的研制。没有原料、没有工具、没有场地,更没有窑炉。他们三去邯郸,两去唐山学习了磁州窑制瓷工艺。数次进京,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实物和请教专家。在两间作坊里研究了60个日夜。1986年底,电瓷宣告失败。通过选举,又让陈文增当厂长,当时蔺占献已调出,在陈文增的要求下,蔺占献调回厂里任副厂长。他们苦干一年,补上了厂里所有的亏损。这时上级又令转产不锈钢炊具,在这定瓷生死存亡的关口,他毅然决定另辟蹊径。

    这里必须提到,陈文增以他的才能及谦虚好学、真诚待人和坚定的信念,交了许多志同道合、雷打不散的朋友。他们团结一致,成了一个整体,不管有多大困难,也总把恢复定瓷看成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凭这些人的能力和社会关系,他们都能找到既省力又赚钱的工作。但是,他们一个心眼只要定瓷。这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是一群可敬的定瓷儿女。他们抱定一个信念:令定瓷再现当年繁荣,恢复光扬之责,舍我其谁!

    1988年3月27日,陈文增、蔺占献、和焕、赵平欧、刘占印、牛占圈、张涛一行七人从相对稳定舒适的县城毅然走向荒凉的灵山。因为那里的军工厂(建华玻璃厂)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空间,在那里建立了河北省工艺美术定瓷厂。他们全力以赴,四年中使产品形成系列,造型和装饰更加完美;拉坯成了主要成形手段;釉色不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还研制出新釉。虽然艰苦,但那时值得留恋的美好时光。正在日渐完美之时,1991年军工厂迁址定州,他们又面临新的抉择。几个人决定再回曲阳。

    一切从零开始,几个人投资,倾其所有。河北胜利客车厂宋崇山厂长胸怀远大,热心支持他们,并投入资金20万元(法人股)。在城南一个村头买了块耕作的石头地,埋炸药、搬石头、盖厂房、建窑炉,连他们的家属在内,能干活的全部出动。终于在1992年7月14日创建了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陈文增任总经理。至此,他们的南征北战生活总算告一段落,可以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了。如今,陈文增任总经理兼造型和雕塑设计。蔺占献任常务副总经理兼管原材料及坯釉配制。和焕任副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主管装饰设计和制作。赵平欧是车间主任,拉坯高手。刘占印负责窑炉工作。这期间,他们还培养了几位得力的新人。

    然而,事情总不让他们松心,没想到新建的窑炉才用了不到两年就出现质量问题。重新建窑使他们又背上了几十万元的债务……就这样一波三折地艰难创业,总算有了今天的模样。现在,拉坯成形、手工刻花、模具印花,都已正常制作。

要说刻花,首先必须提到刻花刀具。古代用什么刀,谁也没见过。陶瓷史上说,定瓷的双线纹样是刻一刀,复一刀。陈文增认为,中国书法用笔一笔挥就,不得重复,细看古瓷上的花纹也不是复刀所能取的。经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地研制了定瓷特有的刻刀,经过实践验证,终于解开了古定瓷刻花的谜团。这是恢复定瓷的关键一举,对定瓷的恢复和发展立了大大的一功。


手控魔壶(双腔壶)陈文增制作 国家专利号:00207126.6获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质奖章并获30000000元人民币资值评估。

    陈文增,有书法篆刻的功底,又有较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刀下的刻花,刚劲潇洒,布局完美,可说是独树一帜,别人难以模仿和复制,因为达不到他那种神韵。此外,他也设计创作了不少新的造型。比如曾获国家专利的双色酒壶人称魔壶,一壶嘴可以出两种不同颜色的酒。还有八杯壶自律杯等等。此外,也搞些装饰性雕塑。

    陈文增读的书,除了古代诗词、文学名著、陶瓷专业之外,也有古代哲学史、思想史。所以他一边研究,一边总结思考,一边写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他发表的专业论文有《定瓷史话》、《定窑工艺秘要》、《定窑匣钵、架支设计艺术及其功用》、《定瓷刻花装饰艺术》、《定窑刻划花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等等。

    同时,新制定瓷作品,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他设计并制作的艺术瓷荷花福刻花白瓷瓶人选《中国十大名窑特制陶瓷精品展》,定白釉小口瓶人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之二,其刻花双凫盘获中国工艺美术世纪大展金奖。刚进人新世纪,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全国工艺美术新百花奖评选中,其瓷、诗、书三联艺术贵妃瓶又获金奖。故此全国各大媒体,中央及河北电视台等予以特别报道及关注。在研制过程中,陈文增也注意培养新生力量,送到大专院校去学习。这些青年,除了制瓷外,也爱好读书、书法和绘画,而且更具创新精神。这次故宫的五大名窑精品展中,许多的新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

    陈文增及其同事们,很注重文化修养。参加了许多相关的社会活动并发表作品,获奖已是常事。从1996年起,每年秋季举行一次定瓷笔会。把专家、教授和定瓷爱好者请进公司,对定瓷艺术进行切磋品评,同时,举行诗、词、书法、绘画方面的交流活动,使定瓷的文化气氛不断增强,产品格调也不断提高。

    如果说定瓷的恢复和发展带动了曲阳文化,一点也不过分。曲阳人都知道,陈文增没钱,一双皮鞋补了又补。可他居然有万余册藏书。蔺占献、和焕等人的藏书也相当不少。总之,定瓷聚集了一批文化层次很高的人,并倡导文化在定瓷发展中的作用。陈文增是当代文化名人,定窑工艺美术大师,更是曲阳的骄傲,也是曲阳人争相模仿的楷模。孩子的家长愿自己的子女拜他为师,他的书法全国有名,同时也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成了模仿的对象。进了曲阳县城,大街的门牌有的是陈文增所题,多数则是仿者的笔迹,远看极近似,近看尚有别。陈文增认识到,提高定瓷的品位,必须提高制瓷人的文化修养,因而在青年中提倡读书还准备筹建图书室。这是有远见卓识的举动。我们祝贺陈文增《定窑研究》一书的出版发行,同时期待着新一代定瓷人的茁壮成长。

                                                   

                                   2001年12月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周淑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