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定窑研究——铭文书法艺术






[日期:2014-06-19] 来源:《定窑研究》  作者:陈文增 [字体: ]

    铭文书法艺术的鉴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刻款的书家(工匠)所刻,字迹规整而循法度。从对所见到的定窑铭文分析,刻款字迹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刀法即是笔法,线条圆润,顿挫有致,具有绢、纸上墨书的神韵风采。看北宋定窑五花口印花碗,底刻琅邪深甫款(见图),系用圆锋竹刀所刻。间架完美,笔画精到,笔画转折处,作提锋笔,不使笔画间产生切割状,以保证字体的庄重感。再看同时期划花莲纹大碗,底刻颖川记三字,同为竹刀所为。此三字不同于琅邪深甫的是,三字结体富于变化,字右首字起首一横加长,对下是覆盖状,这同唐楷中一短横形成对比。下部字最后一笔有意长甩,加强书法神韵感;收笔时一,作反向用笔,划外添划,且多雅致美(见图)。最新于定窑遗址出土的字款莲纹刻花盘(残片)同样属于这类字体的铭文(见图)。字刻于底足左侧,草字头于下面字立人形成连笔书。右首字顺势钩出,然后随手一小撇,如鸣镝横扫,备于灵动、超逸效果。中国书法唐尚法,宋尚意,早有定论在诸如此等众多的定窑瓷器铭文中,自不难发现这种艺术内涵。纵然有些铭文难免再现前朝书法遗韵,但整个宋代定窑铭文给人的书法视觉,却是书风多变,面目全新的。

   



琅邪深甫铭文笔画精到,笔画转折处,作提锋笔,不使笔画间产生切割

   



颖川记铭文

   



字铭文(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藏)
 

    还有一种铭文刻款,则属于刻花手自己所刻,当然这种随手刻也并非人人具备。在一部分刻花手中,具有较好的书法功夫。不论是官用还是民品,自然允许刻花完成后代刻铭文。在宋代定窑铭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严格的字体,而每每表现为挥洒自如,神采飞扬之态。这种铭文多见于字款,尤其唐、五代时期的字铭文,更是各具特色。五代时期,五双脊瓣口盘,底刻款(见图一)及五双脊瓣口托,底刻款(见图二),还有五代五花口浮雕莲纹碗底刻的字。(见图三),即为例证。由以上字款的多样化可知,在早期定窑铭文中,其字体使用并没有一定的规范,为刻花手照吩咐应手而刻,所以形成各具姿态的书风和字体。到了宋代,尤其是官窑,制定了铭文的刻制形式和字体要求,逐渐形成定窑瓷器铭文的规范。

   



字铭文(图一) 

   



字铭文(图二)

   



字铭文(图三)
 

    宋代定窑是皇家文化与民间艺术有机结合的时期。在广大的定民窑与华贵的定官窑之相互牵制、相互促进的并行发展中,形成宋代定窑繁荣的景象。在民间有很多的能工巧匠,他们并不具备多高的文化,甚至不识字,而在社会文明和时代文化的影响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定窑铭文即是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历史现象。它是历史上劳动者文化生活的再现,也是作为封建社会人的贵贱界限与所用器物等级观念的象征,抑或说这就是一幅宋代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写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